【时代文明新村】高崖子村:博格达峰下美丽乡村

2018年12月11日 15:50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东沟乡高崖子村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般,静卧在博格达峰下,高山守望,绿树环绕。乌鲁木齐水业集团有限公司“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团结带领当地各族群众,下大力气发展产业、治理生态环境、促进民族团结,奏响新时代美好乐章。

  勤劳致富成村里新风尚

  高崖子村坐落于博格达峰脚下,有192户639人,以畜牧业为主,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民增收缓慢。

  针对产业单一、畜产品销路不畅、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思想等问题,工作队与村“两委”立足当地实际,精准把脉,制定鼓励勤劳致富助力增效增收的实施方案,利用村民大会、农牧民夜校、座谈交流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鼓励村民就近就业、自主创业,引导村民破除“等靠要”思想,实现增收致富。

  “村里鼓励我发展养殖,还说有啥困难就帮我解决啥困难。”养殖户巴拉提·吾甫尔说。工作队与村“两委”帮助增收意愿强的巴拉提发展养牛,并树为勤劳致富典型。现在,巴拉提家的牛已发展到20头,每年卖牛犊的收入令老两口乐得合不拢嘴,不仅修葺了房屋,还给宽敞的院子铺了地砖。

  今年,工作队又争取派出单位支持,调来挖掘机、组织志愿者为巴拉提开挖青贮池、修建排水渠道,解决生产难题。看着家里的牛,巴拉提底气十足,常常对身边的村民说:“勤劳有饭吃!” 

  增收路上,一个都不能落下。工作队与村“两委”制定“一对一”帮扶计划,加大了对残疾人、困难家庭等帮扶力度。

  村民杨秀珍和儿子白生国身体残疾,母子二人每月仅靠低保和残疾人补贴维持生计。工作队与村“两委”根据实际情况,一边为杨秀珍家捐赠了10只羊,一边为白生国找合适的工作。现在,杨秀珍家已经有了11只种羊,12只羔羊也已出售,白生国在村合作社打工,每月有2000元工资,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工作队与村“两委”还在发展生产上下功夫,主动走入田间地头,给村民出点子、想法子,为村民捐赠化肥,确保春耕播种施肥劳作如期跟进。

  在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下,勤劳致富成为了村里新风尚,50余名村民实现就业。

  添一抹新绿扮靓村庄

  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响应乌鲁木齐市“绿园工程”号召,结合当地群众爱护树木、植树造林、绿化戈壁的优良传统,广泛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鼓励村民植树造林、绿化庭院,改善生态环境。

  “多培些土,踩紧些!”“树苗扶稳了,要扶直喽!”在植被覆盖稀少的戈壁边缘植树现场,工作队与村“两委”带领全村各族群众种下一棵棵果树。荒地上的果树苗“拔地而起”,为村庄筑起了绿色屏障,也为扮靓高崖子村增添了一抹动人的绿。

  工作队与村“两委”还扶持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栽植果树,绿化庭院,村民纷纷响应。村民帕热哈提·阿不力买提不仅自家种上了果树,还承包了30亩耕地种植果树。目前,全村98户常住户庭院中种植了苹果、杏子等果树上千株,全村绿化面积百余亩,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增收致富。

  齐心共谱民族团结乐章

  村民王华和邻居米英木·加马力是众所周知的好邻居、好兄弟,两人无话不说,无话不谈,即使王华离开高崖子村在外居住,一有空就会来到米英木家喝上一碗热茶,吃上一顿热饭。米英木常说:“在外面不想住了你就回来,住到我家,房子不够,咱俩还跟以前一样挤到一个炕上睡”。

  像王华和米英木的故事一样,村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团结和睦相处的氛围一直延续至今。工作队与村“两委”更是在促进民族团结上下起了绣花功夫。

  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张家泉和村民阿米娜·吐尔地是结对亲戚。阿米娜的儿子患有先天性脑瘫,张家泉力所能及地帮助阿米娜一家,除了平时的慰问,还为她解决了就业岗位。

  “没有工作队的帮助,我都没有信心坚持到现在,工作队像亲人一样。”阿米娜感激地说。

  不仅工作队与村民间结了对,认了亲,村民间也相互结对认亲,每月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增进各族群众间的感情。工作队与村“两委”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教育引导村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新风。

  如今,伴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工作队与村“两委”的带领下,各族村民辛勤劳作,高崖子村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博格达峰,书写着美丽乡村新画卷。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