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明新村】乌润巴斯提村:满村劲吹文明风

2018年12月11日 15:50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疏附县布拉克苏乡乌润巴斯提村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自治区扶贫办(移民管理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在产业富民上见效、乡村文明上用功、环境洁美上着力,为当地村民营造了有普遍认同感、强烈归属感的精神家园,奏响了一曲曲乡风文明之歌。

  强基固本班子美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工作队与村“两委”聚焦村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将政治素质硬、致富能力强的3名优秀党员选进了村“两委”班子,培养村级储备年轻干部32名。建立完善学习制度、议事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班子之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对重大事项,分工不分家,不断增强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

  工作队与村“两委”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将每周五定为党员学习活动日。每周这一天,该村党员或开展义务劳动,或进行扶贫济困,或组织学习交流。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19名无职党员自身特点,设岗定职,担任村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双联户”长等,做到人员到岗、责任明确,让党员充分展示各自才能,大家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党员们各尽其能,积极为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在工作队的带动下,大家的纪律性、责任心更强了,业务水平也提高了不少。如今,村干部和无职党员比从前更想干事、更会干事、更能干事了。”村党支部书记达吾提·吾守尔说。

  富民兴村环境美

  工作队与村“两委”以富民兴村为目标,围绕“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人有创收技能”,发展500亩订单辣椒种植基地,建立卫星工厂、发展养殖合作社,走好民富村兴的“致富路”。

  乌润巴斯提村以发展农业为主,为使村民从土地上刨出更高利润,工作队与村“两委”在调整产业结构上下功夫,积极引导村民种植蔬菜、西瓜、辣椒等经济作物提高收入。工作队牵线搭桥与新疆天椒红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同,种植线椒500亩,公司负责提供种子、技术,并统一收购。“今年收益真不错,第一茬辣椒已经卖了8000元。辣子总共可以收三茬,预计可收入2万多元。”村民吐尔逊·木沙种植的5亩辣椒喜获丰收,乐得合不拢嘴。

  工作队与村“两委”依托村级就业基地,引进喀什金绣丽服装有限公司成立卫星工厂,吸纳80人就近就业,解决了无法外出人员就业难题。通过就近就业和劳务输出,211户贫困家庭300余人实现就业。

  要真正帮助村民外出就业增加收入,必须让村民掌握一门技术。工作队与村“两委”以“培训+就业”模式,引导村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职业技能,鼓励村民积极参加泥瓦工、钢筋工、木工、缝纫工等各类技能培训。村民吾拉音·卡德尔有着一手泥瓦工的技能,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指导下,带领6名村民成立建筑队,干起房屋建筑活儿。

  “我们一年可以盖8套左右的房子,每年每人有3万多元的收入。”吾拉音高兴地说。

  乡风文明和谐美

  工作队与村“两委”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倡导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道路硬化、村庄亮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工程。今年完成了6.2公里农村道路修建,实现村主干道和主要支干道路面全部硬化;实施庭院整治327户,将每周四定位环境卫生清洁日,通过干部分片包、党员分段包、农户房前屋后包,小组互相评比、村民互相监督,最大限度地调动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着力打造村容整洁的美丽环境。

  工作队把形成良好的乡风民风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致富带头人”等评选表彰活动。提起“好媳妇”米日姑·卡斯木,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米日姑原本和丈夫在喀什打工,收入不错。2008年,婆婆患病瘫痪在床,无人照料,米日姑便辞去工作,一心照料生活起居无法自理的婆婆,“早上、中午和傍晚,一天三次擦身。虽然她婆婆这10年来一直卧床,但没有得过一次褥疮。”村民们说。米日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人间真情,赢得了“好媳妇”的赞誉。

  工作队与村“两委”通过村民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勤俭持家,培育知荣辱、树新风、讲正气的文明风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村民现代文明意识,让村民的心灵美起来。

  “有好政策才有好日子。如今,村里一年比一年漂亮,我们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富足,我们几个老姊妹常聚在一起,好好享受这美好生活。”每到周末,能歌善舞的托合提古丽都要到广场上跳上一段儿,谈起村庄的变化,托合提古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如今,小乡村班子强了、致富路宽了、人心齐了、环境美了,邻里和谐了、日子红火了、村民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乌润巴斯提村满村盛吹文明风,村民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也扬帆起航。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