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三件文物入选《国家宝藏》第二季节目

2018年12月11日 10:46   来源:新疆日报

  

(资料图片)

       新疆日报讯(记者李莉报道)12月9日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开播,此后将每周播出一期。我区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绢衣彩绘木俑、伏羲女娲图绢画三件(组)文物入选本次节目。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于1995年被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民丰县尼雅遗址发现,锦护臂出土时,和作为随葬品的弓箭、箭箙、短剑鞘等物品放在一起,在许多已经变得褐黄且几乎腐烂的有机质文物中间,织锦鲜艳的色彩和吉祥语的文字,令考古人员惊喜不已。该锦护臂一出土,就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1973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206号墓葬出土了大量彩绘木俑和绢衣木俑。206号墓葬为高昌后期的张雄夫妇墓葬,张雄出生于高昌贵族家庭,其家族曾为高昌的稳定和团结作出过重要贡献。这批绢衣木俑制作方法十分独特,其形象、表情和装饰都与一般殉葬的俑有所不同,主要有宦官绢衣木俑、彩绘女舞俑两类。据研究人员分析,这种纸臂绢衣木俑的外形与唐朝文献中记载的木偶(古代称木偶戏为傀儡戏)基本一致。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群、喀拉和卓墓葬群、交河故城曾陆续发掘出土了近60幅伏羲女娲画像,年代均集中在晋唐时期。画像有麻制和绢制,它们多数都用钉子钉在每座墓室的顶部,画面朝下,正对墓主,也有少数画像折叠包裹在墓主身旁。据学者分析,汉代时期,伏羲女娲画像曾盛行中原,唐代传入西域,还被做了一定的改造,比如深目高鼻、胡服对襟,说明当时的中原文化已经深深扎根西域。

  自治区博物馆馆长于志勇介绍,入选本次节目的三件(组)文物均在自治区博物馆进行展示,各族群众可免费参观。

  据悉,《国家宝藏》第二季加入山西博物院、河北博物院、山东博物馆等8个省区博物馆,各大博物馆拿出三件馆藏文物,由不同的“国宝守护人”进行推介,现场演绎文物背后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节目融入音乐剧、舞剧、民族器乐剧等艺术手法,讲述中国故事,让国宝活起来。

[责任编辑:王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