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1日 17:48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塔什库尔干县塔吉克阿巴提镇布勒布勒迭村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自治区人社厅、喀什大学、塔什库尔干县国土资源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聚焦聚力总目标,想办法、找出路、谋发展,一心带着农牧民脱贫致富。
转观念 理思路
工作队在梳理群众的困难诉求时发现,农牧民普遍反映的是申请享受低保的问题。通过研判分析,认为农牧民存在有低保就是“领工资”的认识,一些农牧民“等靠要”思想严重。面对怎么扶贫、如何帮扶,是摆在工作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入户走访、村民大会、“四同四送”、农牧民夜校、周一升国旗,工作队利用一切时机积极向农牧民群众宣传党的惠民富民政策,鼓励他们走出去,动员他们树立信心,在思想上帮助农牧民群众转变观念,通过外出就业帮助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工作队还积极与奎屯市的鞋厂、面粉厂、服装厂取得联系,为农牧民宣传厂家情况,帮助农牧民推荐合适的工作岗位。
“我现在鞋厂上班,厂里还免费提供午饭,月工资3500元。”外出务工人员艾克拜尔·艾山汗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后给工作队员努尔尼沙·玉买尔打电话高兴地说。
目前,布勒布勒迭村已经有30余名农牧民在工厂就业,实现了稳定增收。
拓渠道 出实招
年初,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核对贫困户信息,精准掌握农牧民致贫原因,帮助农牧民制定脱贫方案和脱贫措施,做到一户一档,实行一对一帮扶。
工作队结合全村耕地面积较多的实际,积极与援建的牲畜饲料加工厂取得联系,采用“企业+党支部+贫困户”的模式带领农牧民群众种植苜蓿。以贫困户每亩地出租300元,参加劳动每天100元入股,鼓励贫困户种植苜蓿900余亩,并以每公斤2元的价格收购贫困户苜蓿,农牧民户均可增收3000元以上。
“今年我种了30亩苜蓿,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联系镇上的饲料厂直接到地里收购,解决了销售困难的问题,今年增收了5000元左右。”村民地汗·巴依克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说。
工作队还主动与扶贫部门对接,帮助农牧民群众修建标准化棚圈112户112座;向县农林局争取到5000余棵核桃树苗,为每户贫困户分发核桃树苗40棵;依托政府购买服务岗位就业,将4户19人纳入到护林员队伍,帮助农牧民实现稳步脱贫。
低产田 高收益
工作队通过走访、调研、实地考察发现,青壮年们外出务工较多,农业生产日常田间管理全靠妇女和老人。而且,田间浇灌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农业生产收益不高。
为充分释放土地资源的潜力,增加农牧民的收入,工作队当起了土地流转的经纪人。经过多次和镇领导沟通,牵线搭桥,找来了土地承包商。先后两次召开村民大会,征求群众意见,农牧民一听要将土地流转给别人经营时犹豫了。工作队耐心宣讲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概念、性质及好处,帮助农牧民一笔笔算清增收账。当农牧民明白能在保证农户承包权不变、收益增加的前提下,家庭劳动力得以释放,可以就地就近务工,也可以为土地经营者打工赚钱时,村民大会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在家就可以收租金了,还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就地务工创收、发展畜牧业增收,今年全家仅外出务工和土地承包收租金可以增收5000元左右,这样人也轻松了、钱也挣到了。”村民吐尔地那孜·胡达那扎尔开心地说。
工作队还在解决农牧民群众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来源的问题上做文章。工作队积极争取派出单位自治区人社厅资金支持100余万元,在新居住点修建790平方米的就业市场。目前该项目已奠基,项目建成后,可带动22户贫困户创业就业,吸纳46人就业。
“如今在村里想干事的人多了,无事干的人少了,农牧民的口袋也渐渐地鼓了起来。”第一书记袁波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