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更合理 设施更完善 服务更精细

服务群众 乌鲁木齐市改厕工程“小事”大做

2018年12月12日 11:11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贾梦妍报道)乌鲁木齐市民王世东家住天山区碱泉街一居民小区,家附近有一间公厕,过去厕所因年久失修,外墙面破旧,里面的卫生情况也不好,最近,他发现这座公厕不仅墙面粉刷一新,里面还增设了残疾人卫生间,洗手池24小时有热水……“以前那种脏乱差的老式公厕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免费的现代化公厕。”王世东说。

  公厕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的高低关乎城市形象、关乎群众切身感受,是展示城市文明的“面子”,更是事关群众生活的“里子”。2018年,乌鲁木齐市实施“改厕工程”,实现城市公厕空间布局更加合理,设施设备更加完善,服务管理更加精细。

  截至12月11日,200座公厕已全部完工,年底全面投入使用。

  从“不够用”到人性化

  如厕,看似是个小问题,却是能反映城市市容和人性化服务的大问题。据统计,全市共有正常开放的各类直管公厕727座,其中水冲公厕583座,环保公厕144座。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公厕总体卫生保洁、设施完好率都有了很大提高。但部分老城区公厕因修建年代早、设置标准低、管理不善等原因,出现了设施损坏、维修不及时、卫生保洁差的状况。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市民如厕难、公厕管理标准低等问题,2018年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将“改厕工程”纳入民生建设十大实事,对我市人流密集区的200座公厕进行提升改造,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样板公厕,营造干净、整洁、卫生、舒适的如厕环境。

  位于南湖广场西侧的公厕就是今年率先完工的样板公厕之一,过去,因设施布局不够完善,逢节假日、旅游旺季的时候,就显得有些“供不应求”。

  然而短短两个月,“不够用”的厕所有了新模样,面积增加了一倍,设置了男女卫生间、管理间、第三卫生间等温情设施,24小时暖心服务……

  “为破解城市公厕难找、难看、难闻、难用等突出问题,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制定了专门的计划,有规划的进行设计施工,目的就是让市民看到不一样的城市公厕。”市城管委(行政执法局)市容环卫运行监管中心主任卞小龙说。

  从硬件升级到环境优美

  按照公厕提升改造标准要求,我市明确,200座公厕中按一类标准提升改造30座,按照二类标准改造公厕170座。其中天山区涉及77座,沙依巴克区42座,高新区(新市区)34座,水磨沟区26座,米东区10座,经开区(头屯河区)11座。改造升级后的公厕将彻底改变设施设备简陋,通风、给排水不畅等问题,并有效缓解女性厕位紧缺,让广大市民群众体体面面、舒舒服服如厕。

  市民杨梦茹对过去南公园北侧的公厕印象很深,虽然设施比较完善,但跟现在的相比,功能比不了。

  “整个外观以及里面的设计给人感觉很高级,功能比较齐全,细节也很用心。”杨梦茹说。

  在改厕过程中,乌鲁木齐市注重对公厕的“硬件”进行升级,200座公厕中全部设置母婴卫生间、化妆间、除臭装置等,按照“一厕一案”方式,进行改造施工。

  “硬件”升级的同时,“软件”也不能落下。为确保公厕精细化服务管理落细、落地,按照《乌鲁木齐市公厕监督考核标准及评分细则》,各区县配齐配强公厕保洁员、管理人员,加强业务培训考核高标准、严要求,保证厕所随用随清,达到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目标。

  今年38岁的杜碧芬从事公厕保洁工作已经五年了,新公厕也让她有了新干劲儿:遇见老弱病残如厕,她会主动引导他们去第三卫生间,洗手池、地面随时擦洗……

  “保洁公司对我们的要求更严格了,我们自身也对公厕管理有了认识,不像过去只是打扫卫生。”杜碧芬说。

  从建管并行到完善配套

  目前,200座公厕中,已有60座向市民免费开放。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所有改造升级后的公厕均有统一的公厕标识、指示系统,如何让新公厕更好地服务市民,市城管委(行政执法局)提出了一系列公厕运营管理思路,规范管理只是其中一项。

  “我们将对标志、指示牌不齐全的公厕及时补齐,视条件开放公厕智能查找、指示系统,依靠智慧城市大数据完善公厕显示系统。”卞小龙说。

  同时,为确保公厕干净整洁、设施设备完好可用,改造后的公厕将实行市场化运营模式,市区两级财政按比例承担运营费用,市级主管部门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依据检查考核评比结果,分类别核拨市级补助资金。

  “我们后续还将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对公厕进行监督管理,形成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监督到位、处置及时的监管体系,逐步实现公厕总量足够、设置达标、管理到位、卫生优良的目标。”卞小龙说。

[责任编辑:罗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