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挪穷窝 住新居 暖心房

——新疆大力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建设扫描

2018年12月12日 12:17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张婷 喀什记者站王志恒 克州记者站祖丽皮亚 · 卡拉吉 通讯员潘彦云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大力实施农村安居工程,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农村安居工程135.65万户的目标任务。新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采取政府补助、对口支援、社会帮扶和农牧民自筹等相结合的方式,持续不断投入资金。2018年,全区计划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建设任务28.2万户。如今,在天山南北广大农牧民生活区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配套,一座座凸显美观、实用、节能、环保理念的安居房拔地而起,让各族群众尽享民生改善成果,也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安居富民房建设稳步推进

  12月4日,走进伽师县克孜勒博依乡库木买里斯村村民肉孜古丽 · 吐莱克老人的家,身板硬朗的肉孜古丽正在储物间码放过冬的白菜。不等码好白菜,肉孜古丽就急忙领着记者参观她的安居富民房,忙着把她的喜悦与记者分享:“过去我一家人挤在一间土坯房里,特别不方便。现在住上了新房,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只见布局合理、宽敞明亮的安居富民房里,沙发、茶几、电视、冰箱等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厨房还安装了净水设备,卫生间有电热水器。肉孜古丽老人打开了话匣子:“在党的关怀下,我家享受了各项惠民政策,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单人卧室,孙子也有了学习的书房,这些都是党的好政策带来的。”

  在库木买里斯村,像肉孜古丽老人这样告别土坯房、住进安居富民房、过上好日子的农户有375户。自2016年以来,该村通过合理规划、科学改造,按照“前院、中园、后圈”的模式发展庭院经济,庭院改造完成165户,农户“小果园”“小菜园”“小棚架”建设已初见成效,为贫困人口增收500元奠定了基础。

  在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吐曼塔勒村,条条大道伸向远方,文化广场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难以想象几个月前这里还是垃圾满地、污水横流、禽畜乱跑的撂荒地。走进孜乃提 · 买买提家,门口摆放着鞋柜,卧室有衣柜,大人小孩的衣服鞋袜不再随意乱放。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爱美的女主人还有了专门的化妆间。

  今年,喀什地区计划建设安居富民房136154户,截至11月初,已全面开工。目前,竣工133330户,已入住118961户。其中: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建设任务43950户,开工率100%,竣工率100%,已入住38810户。为推进脱贫攻坚,将农村安居工程建设作为保障农牧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民生工程,喀什地区大力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建房进度。为了更好保障农村住房安全,加大监督指导力度,实现了自喀什地区农村安居工程实施以来乡镇检查指导全覆盖。

  定居兴牧房建设以人为本

  12月6日,走进福海县齐干吉迭乡赛克路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黄墙红顶的定居兴牧房,通村入户的硬化路和卫生室、幼儿园、文化室等一应俱全,光纤网络畅通。随着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牧民们在这里开启了新的生活。

  临近中午,27岁的金恩斯古丽 · 艾布再力汗在餐厅后堂准备着食材,200平方米的餐厅里摆放着10张餐桌,干净整齐。3年前,金恩斯古丽还是一名家庭主妇,随着丈夫四季转场。2015年,她家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搬进了94平方米的定居兴牧房。“以前的生活是风里来雨里去。今天我们住上了设施齐全的新房,孩子上学、家人看病十分方便,生活越来越好,太感谢党和政府了。”金恩斯古丽说。

  今年8月,她在乡政府附近开了一家餐厅,开始了创业之路。凭借着饭菜可口干净、服务热情,餐厅的回头客越来越多。“现在每天差不多有4桌的客人,到了夏天人更多,4个月收入1万多元。”金恩斯古丽说。

  2006年,赛克路村在福海县率先启动了牧民定居工程,目前全村217户全部实现了定居,过上了舒适、便捷的生活。在生活居住区内,牧民新居整体按照种植区、生活区和养殖区统一规划,水、电、路、房、圈、草料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为满足广大牧民的精神生活需求,村里还修建了健身广场、村民活动中心,大家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精神生活需求也得到了极大满足。

  牧民“定居”仅仅是第一步,使其“兴牧”,继而“乐业”才是最终目的。近年来,在阿勒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访惠聚”工作队的努力下,加大了对定居牧民的技能培训,有序转移牧区富余劳动力,走多元化经营的致富道路,使牧民能定得下、稳得住、快致富。

  如今,阿勒泰地区通过定居兴牧,广大牧民从游牧生活走上了定居生活,一幅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牧区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易地扶贫搬迁开启新生活

  对贫困群众来说,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是住进了新房、换了一个新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拔掉穷根,告别贫困,从此走上脱贫致富路。

  12月3日,记者来到搬迁户艾尔克西 · 拜尔地家中。艾尔克西原是阿克陶县克孜勒陶乡喀拉塔什村村民,今年5月搬迁到位于县城的昆仑佳苑,刚开始亲朋好友担心他“水土不服”,过来看过他的新家后,都吃下了“定心丸”。

  面对生活条件的改善,感触最多的是艾尔克西的妻子阿依赛乃木 · 托合塔力。“以前的房子没有自来水,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也没有暖气。现在好了,新房子里有专门洗碗用的水池,做饭很方便,冬天还有暖气,房子里既热乎又干净。”阿依赛乃木高兴地说。

  艾尔克西有个小账本,记录着他搬迁以来所有的花费。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免费拥有60平方米的新房,装修房屋花了6000多元,其他的未花一分钱,就住进了这么舒适的房子,这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艾尔克西有3个孩子,大儿子在社区组织下到广东务工,小儿子在县城当保安,女儿在县城的一个社区工作,妻子每个月有1000元左右的工资,家里还享受着党和政府的各 种惠民补贴。艾尔克西说:“一家人都拿工资,住的是楼房,过的就是城里人的生活。”

  今年,昆仑佳苑社区大力推进劳务输出,组织搬迁下来的牧民外出务工提高收入。截至目前,昆仑佳苑赴内地务工的牧民有460人,同时还有200人就近就地务工或到周边县市务工。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大山里的农牧民喜迁新居,告别了风餐露宿的游牧生活。截至目前,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完成了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17户、11745人,建设阿克陶县昆仑佳苑、阿图什市阿湖乡阿日赛小区、乌恰县托帕口岸安置点、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安置点等9个安置点。在搬迁安置点,通过产业发展、就近就业,拓展多渠道就业,助力农牧民增收脱贫,探索出了一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的新路子。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