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风采】庭院经济见成效 团结互助聚民心

——记博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驻本布图镇新布呼村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陈秀玲

2018年12月18日 11:42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陈书记干起农活不怕脏不怕累,又是个‘热心肠’,谁家有个难处,她总是想办法去解决,这样的书记我们服。”让村民们点赞的“陈书记”就是博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驻本布图镇新布呼村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陈秀玲。

  队伍带出了样子

  驻村以来,陈秀玲坚定聚焦总目标,坚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的思路,注重向村干部理思路、教方法、传经验,进一步解决村干部想干不会干的问题。

  为有效凝聚推动工作合力,陈秀玲与村“两委”研究,根据工作队员、村干部的特点,落实“1+1”结对帮带机制,组织并指导村干部反复学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村党支部工作规范》,不断提升村干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针对村干部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较弱的情况,陈秀玲把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纳入村干部业务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持续的培训学习,村干部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为充分发挥驻村各支力量的作用,陈秀玲进一步完善驻村力量例会制度、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驻村力量学习等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运行。

  陈秀玲帮助村“两委”共同抓好村级储备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通过广开渠道精“选”、拓宽平台细“育”、强化措施严“管”、注重实践重“用”四步法进行选培。同时,注重抓好发展党员工作,今年以来,全村有37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8人,发展党员4人。

  “现在大家在工作中互帮互促,步调一致,分工不分家,凝聚力更强了,工作效率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村党支部书记张建明说。

  庭院经济看见了成效

  结合新布呼村的实际,在入户走访的基础上,陈秀玲与村“两委”研究,将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点工作,通过入户宣传、成立互助组等方式引导村民利用自家庭院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增加收入。

  最初提出发展庭院经济的时候,一些村民有顾虑,持观望态度。为了帮助村民打消顾虑,陈秀玲组织村民到发展庭院经济的农户家甚至到邻县去考察观摩,并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到村民家中讲解种植技术,主动发展庭院经济的村民越来越多。

  买买提·尼亚孜是村里的贫困户,在陈秀玲和工作队的帮助指导下,年初把家中的庭院合理规划,在原有葡萄、桑树和杏树的基础上还套种了蔬菜。9月初,满架的葡萄成熟了。陈秀玲发动工作队和村干部在微信“朋友圈”里帮助买买提卖起了葡萄。

  “今年在陈书记的帮助下,仅仅2个星期,我家的土葡萄和套种的蔬菜就卖了1000多元呢,庭院经济增收这个路子太好了。”买买提非常感谢陈秀玲帮他找到的这条增收路子。

  利用闲置房屋开起饭馆的村民阿依努尔·吉力力对陈秀玲也是心怀感激:“通过参加县人社部门在村里举办的厨艺培训,现在的生意越来越好,我还雇了两个村民当服务员呢。”

  今年以来,全村利用庭院经济发展生产的贫困户有33户,发展庭院经济不仅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一项有效途径,也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

  团结互助聚拢了民心

  “群众的事再小都是大事,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这是陈秀玲经常给工作队员、村干部们说的一句话。

  5月份,栽种辣椒苗成了村里最棘手的农活。外来务工人员不多,移栽价格高——陈秀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在前期走访座谈中,陈秀玲将村里的贫困户、低保户和富余劳动力组织在一起,成立了新布呼村生产互助队,采取换工互助的方式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

  生产互助队不但解决了农忙时节用工难、用工荒的问题,每亩地的成本还降低了150元。短短7天时间,生产互助队由27人增加到120人,参加互助队的每位村民还有一定的劳务收入。

  解决村民的用工荒仅仅是陈秀玲急群众之所急的一个缩影。驻村以来,陈秀玲入户走访中收集群众困难诉求141件,通过村里联席会议研究,多方协调,已解决132件,其余困难诉求已上报镇党委帮助协调解决。

  “通过大家的辛勤付出,村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内心很欣慰。我将统筹带领驻村各支力量,让全村在不断感党恩的过程中生活得更美好。”陈秀玲说。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