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难忘第一】乌鲁木齐市第一家民营照相馆——大众摄影部 给市民留下珍贵影像

2018年12月18日 11:23   来源:新疆日报

上世纪80年代的大众摄影部。杨文明提供

  新疆日报讯(记者康颢严报道)曾经,那一张张边角泛黄的老照片,似乎用一种仪式记录着明媚灿烂的青春记忆。1982年,乌鲁木齐市第一家民营照相馆大众摄影部成立,给乌鲁木齐市民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记忆。

  1972年,从小喜欢摄影的杨文明进入新疆杂技团从事舞台灯光和舞台摄影工作,累积了好多舞台光影艺术经验。1982年,他在北门转盘文艺路口创办了大众摄影部,后来发展为大众摄影公司。

  “当时红山、二道桥也有国营照相馆,主要是拍黑白证件照。当时随着《大众电影》等杂志复刊,封面上的明星照成为市民热衷追捧的新时尚,我也想让市民拥有自己的美丽回忆。”12月14日,杨文明对记者说。

  最初,大众摄影部只有楼上楼下各30平方米的场地,楼下开票接待,楼上摄影。1985年,在不多的客户中,杨文明遇见了爱照相、爱尝鲜的米拉,他为这个20岁的姑娘设计了突破性的侧面照,整张照片微闭着眼的侧颜占二分之一,与墨绿背景交映的是棱角分明、泛着红色光晕的青春面庞。“随着改革开放,市民的思想也正从封闭走向开放,这种色彩强烈和构图独特的照片很有感染力。”杨文明笑着说,这张照片当年在全国摄影大赛上获得金奖,从此,来找他拍个人艺术照的客户络绎不绝。

  上世纪80年代照相技术还不太发达,彩色照片是通过手工上色,后期处理洗印出来的,普遍的仍是黑白照。而杨文明通过光影处理、明暗反差、重影对比等拍摄技巧,创新出不少别样的照片。

  “最初的结婚照都是一套4张,一对新人并排对着相机,半身合照、全身合照、单人全身各一张。所以当我拍出《情愫》这张婚纱照时,社会反响特别强烈。”杨文明指着店内一张放大的婚纱照说,一对新人相拥而立,两人侧着脸闭着眼头靠在一起,新娘嘴角露出娇羞的微笑。1988年,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袁毅平专门在《大众摄影》《人像摄影》两本杂志上点评杨文明的这张婚纱照:“大胆打破了过去新郎新娘并肩而立或并排双坐面对镜头的惯用模式,拍摄出两位新人面对面亲昵的情态,更富有生活味、人情味。”这张照片在1990年获得全国人像摄影创新技艺大赛金奖。

  改革开放后,乌鲁木齐市的经济发展催生了文化娱乐消费的多样化发展,随着电视在家庭的普及,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男主角的“蛤蟆镜”和紧身喇叭裤,电视剧《血疑》女演员山口百惠的发型,电视剧《上海滩》许文强的风衣白围巾,都成为市民争相模仿的造型,这些都在大众摄影公司的老照片中留下定格。甚至87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也在剧组来疆演出时特意请杨文明拍摄了一组人物写真。

  1995年以后,越来越多的摄影馆“肩并肩、面对面”开设起来,乌鲁木齐的婚纱摄影形成很大的气候。“当时我们主拍个人艺术照和婚纱照,1998年,第一次在人民公园拍摄了外景婚纱,之后拍摄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杨文明说,1989年后随着彩色胶卷时代的到来,照片的表现形式和色彩都丰富起来。进入21世纪,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摄影业更进入了蓬勃发展期。

  迄今,大众摄影经历了两次搬家,4次装修升级,如今,当初的创建人杨文明已成为国家一级摄影师、中国人像摄影协会副主席。谈起近40年的发展,他最骄傲的是芸芸众生在他的镜头下定格的喜怒哀乐,并成为回忆永恒的瞬间。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