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明新村】古再勒巴格村:甜瓜之乡变美丽花园

2018年12月21日 16:40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莎车县荒地镇远离工业,气候干旱少雨,土壤沙性,具有种植甜瓜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其种植的甜瓜色泽翠绿金黄,皮薄,味道甘甜爽口,深受人们喜爱,素有“甜瓜之乡”美誉,“荒地河”牌甜瓜更是获国家有机认证。古再勒巴格村便坐落于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凝心聚力致力乡村发展,让当地群众生活更甜蜜、村庄更美丽。

  刮起“实干风” 打造坚强新堡垒

  “我们家缺少劳动力,16亩棉花到了收获的时候,村里就组织志愿者帮助采摘,解决了家里的大难题,感谢党的干部们。”村民努尔艾合麦提感激地说。

  为主动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做好群众工作,使村党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工作队与村“两委”组织党员干部召开“病情”分析会,对照自身存在的问题挖根源、亮态度、表决心;把工作任务分解到班子成员身上,签订责任书,明确完成标准和时限;工作队与村“两委”开展结对帮带,教方法、理思路、传经验;从抓“三会一课”“一事一议”等制度入手,建章立制,完善、规范管理运行机制,激励村干部身体力行、履职担当。

  “在工作队的带领下,村党支部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村干部的作风明显好转,办事效率也高了。作为老党员,我一定要尽自己的能力事事走在前面,给其他人做出榜样。”老党员帕太木·亚库甫说。

  古再勒巴格村先后成立党员先锋队、巾帼服务队、青年突击队、双联互助队、“四老”宣传队等5支为民服务队,解决村民困难诉求,95名村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主动提交入党申请书。

  弘扬“劳模风” 激发脱贫新活力

  古再勒巴格村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长期以来,以种植棉花为主,由于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棉花产量较低,村民增收缓慢。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工作队与村“两委”把农民夜校培训作为“加油站”,按需培训、因人施教,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实用技能等方面课程。根据资源禀赋、现有基础、市场潜力等情况,打造“生态枣园鸡”产业链,坚持改造传统农业、壮大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畜禽养殖,150亩的枣园里养殖鸡苗1.3万多羽,提供就业岗位10余个,实现了产业扩大、收入增加脱贫路。

  为打好转移就业“特色牌”,工作队与村“两委”按照“一户就业一人”的目标,逐户开展就业指导,提振就业信心。目前全村已转移就业70人,人均月收入2000余元。

  “来到这里以后,学会了很多,这里管吃管住,还能够学习技能,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现今每月有3800元纯收入,这多亏了党派来的好干部。”在昌吉彩贝乐食品有限公司务工的阿迪力·米吉提感激地说。

  如今,贫困户房前屋后瓜果飘香,庭院里鸡鸭成群,62户贫困家庭通过产业带动、转移就业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踏上脱贫高速路。

  倡导“文明风” 引领社会新风尚

  “真没想到,我们村能有这么大变化,土坯房变成了砖混房,泥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村民生活越来越好,感谢党的好政策。”谈起家乡变化,65岁的老党员阿力马斯·那玉普激动地说。

  为实现村美、人更美目标,工作队与村“两委”立足实际,强化措施,围绕“文明创建、文明教育、文明礼仪、文明行动”做文章,改造提升村容村貌,把庭院整治作为重点,出工出资帮助20余户劳动力不足的贫困户修缮庭院围墙、硬化院落;新建公共水冲式卫生间、公共浴室,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实施卫生区责任制,村民主动承包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环境卫生。

  “从收拾庭院卫生开始,干部们一直帮助我搬木头、翻地种菜,现在又请人帮我砌围墙、打地坪……去年一脚下去还都是土,吃水要从大渠拉,现在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自来水通到了庭院里,我的家变得越来越漂亮了。”村民帕提古丽·麦麦提高兴地说。

  如今的古再勒巴格村,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带领下,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呈现出“村容村貌大变样,环境优美人健康”的美丽景象。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