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书好榜样】用实干诠释“幸福”的好支书

——记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红庙子片区管委会新居社区党总支书记蒲静

2018年12月21日 18:08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红庙子片区新居社区属保障性住房社区,中低收入群体多、群众诉求多、流动人口多。面对“三多”的复杂社情,社区党总支书记蒲静带领班子成员在服务居民上做文章,不断解难事、谋致富、促团结,用实际行动让各族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较真”能支书 难事也不难

  蒲静有一股说到做到的拼劲儿,只要是合理的群众诉求,她就一定想尽办法解决好。

  新居社区原先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小区建成之初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小区内外道路都是泥巴路,居民出行经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很多居民看到小区的环境后都连连摇头,甚至提出退房的诉求。群众有困难,社区班子就得冲上去,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蒲静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啃下这个骨头,让社区成为群众舒心的家。于是,她一遍又一遍地找建设单位和城建部门反映群众诉求。在她的奔走协调下,小区内外道路很快得到了硬化,道路两旁安装了路灯。居民看到公租房小区内外道路全部铺成柏油马路,路灯亮了,群众的心也敞亮了,一致交口称赞。

  居民罗金玉大妈说:“真没想到保障性小区的周边道路能修得这么快、这么好,我们社区的蒲书记就是‘铁娘子’,说到做到,为我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我要为党和政府点赞、为蒲书记点赞。”

  “致富”巧支书 扶智促就业

  辖区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较多,特别是各地来务工的少数民族妇女,普通话水平普遍较低。针对这一情况,蒲静便动员区教育局,在社区开办起了“新居社区学校”,免费为辖区居民特别是妇女教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如今,开办了3年的社区学校已为辖区多名妇女外出就业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为了让居民掌握就业技能,蒲静以就业技能培训为重点,通过沙依巴克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帮助社区引进了两家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企业在社区建设了食品面点车间、绢花制作车间和制衣工厂,开办了手工编花、厨艺、缝纫等就业培训课程,先后培训就业困难的少数民族群众272人,实现“家门口”安置就业96人,让辖区的就业困难群众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子。

  居民的工作有了着落,但孩子无人照看的问题却困扰着居民。蒲静便与 “访惠聚”工作队商量,在社区创办“社区学前班”“少儿艺术课堂”“京剧工作室”,邀请退休教师、返乡大学生和京剧名家进社区免费给各族孩子教儿歌、美术、舞蹈和京剧,在照看辖区孩子的同时,打造一个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让辖区各族小朋友从小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成长在一起,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植根在各族儿童心底。

  在她的动员下40余名家庭妇女走出家庭,主动参与社会劳动;21名辖区儿童免费在社区学习。在社区工厂就业的古丽麦热姆·阿热普总是亲切地称蒲静为好姐妹,她说:“我现在收入提高了,生活也改善了,孩子之前在社区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今年上小学也不担心成绩跟不上,蒲书记真是我的好姐姐。”

  “热心”好支书 团结亲邻里

  自“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展以来,蒲静作为社区班子带头人,带领社区干部与辖区困难群众结对认亲,她与3户辖区困难的少数民族家庭结成了亲戚。她把结亲对象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帮助结亲户找工作,让结亲户孩子学习艺术,帮助结亲户就医看病,竭尽全力帮助结亲对子渡过难关。

  辖区租住户艾比拜·阿不力克木,是来自霍城县的务工人员,家中儿女多,小女儿患有脑瘫,家庭生活十分困难。蒲静主动与艾比拜·阿不力克木结为亲戚,带领社区干部给孩子捐款就医,为了让孩子享受低保救助政策,她又和艾比拜·阿不力克木的户籍所在地联系办理孩子的低保。蒲静把艾比拜·阿不力克木的三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给孩子买学习用品,陪孩子参加考试,带着孩子们一起看演出、逛公园。艾比拜·阿不力克木12岁的二女儿麦迪娜·马合木提,一见到蒲静,总是亲密地依偎在这个汉族妈妈身边。

  正是蒲静和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新居社区 “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越来越浓。2017年新居社区被评为乌鲁木齐市“民族团结大院”,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先进集体。

  平凡的工作,用心干好,就是不平凡。蒲静在社区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多年,正是她对事业的一腔忠诚,对社区工作的热爱之情,赢得了周围同志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责任编辑:翟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