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年】邮递员眼中的改革开放变化

2018年12月25日 11:27   来源:巴音郭楞日报

  

12月5日,邮递员谭玉纲在库尔勒市人民东路投递站,准备出发送邮件。

  天山网讯(记者王琛摄影报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诗《从前慢》,勾起了不少人的回忆。让人们想起了走街串巷的绿衣使者——邮递员。过去,人们期盼收到邮递员送来的封封家书,现在,人们期盼收到邮递员送来在网上商城购买的心仪物品。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人们寄递的邮件内容已悄然改变,但人们对接收邮件的期盼未变。近日,记者走进了邮递员这个群体。

  49岁的余群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巴州分公司新华路投递站站长。1990年,19岁的他成了一名让别人羡慕的邮递员,那时候工作条件好转,已经不用骑着马去送报送信了,而且工作量也不大,每天早上中午送两次报刊信件。

  据悉,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邮递员都有一辆绿色加重自行车,那时很多普通家庭还买不起自行车。“我刚参加工作时,送的平信以家书为主,很多人家都特别期盼邮递员送来的信。遇到加急电报时就随到随送,远的地方可以骑摩托车。”余群说。

  随着电子通信设备的日益完善、电商的发展,传送家书的平信少了,邮件包裹应运而生。余群作了一个简单对比,过去邮递员一天骑自行车可派送近百封平信,40年后的今天,在邮递包裹高峰期,一名邮递员用微型机动车一天最多派送了900件包裹。

  2003年,邮递员给城郊送报送信时,已经可以驾驶微型机动车去派送了。但在城区内派件仍以自行车送邮件为主。

  51岁的谭玉纲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巴州分公司人民东路投递站的一名邮递员,他在2005年从事邮递员工作时,仍是骑自行车派送,报纸绑在自行车后架上,重要信件放在身上的挎包中。那时他派件的地方多,有些还没有柏油路,是较为坑洼的陡坡路,骑坏自行车脚蹬子是常有的事。2012年前后,派件用的自行车更新为两轮电动车。三年前,谭玉纲换上了带有货箱的三轮电动车,此时路也好走、车也好骑,大大提高了送件的效率。

  在谭玉纲刚做邮递员时,那时装着家书的平信已经不多了,挂号信开始增多,主要是人们寄递各类票据、通知书、对账单等,再后来,邮政包裹成为派送邮件的重点。

  五年前,奔走在巴州大地上的邮递员们手中都有了一部和手机类似的邮政手持终端机。长久以来的手工录入被机器扫描输入所代替。这也是只要人们在手机上输入寄递条码后,不到一秒钟就能查询到邮件物流信息。

  老集邮迷金少卿说:“过去给邮友寄平信,十天半个月才能收到,现在同城寄平信隔天就能收到,给浙江老家寄干果,一个星期就能寄到。前一阵寄平信、明信片时,上面贴了寄递条码,平信也能像挂号信那样查询了,集邮越来越便捷了。”

  除了邮政业的不断发展外,巴州境内各个品牌的快递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人们刚在网上商城看中的物品,足不出户下单,几天后,邮递员或快递小哥就能把你心仪的物品送到家中。

  记者从巴州邮政管理局了解到,2012年巴州邮政管理局建局时,全州共有93个邮政网点、6个快递品牌。截至目前,全州共有137个邮政网点、407个村邮站、15个快递品牌、158个快递网点。邮政快递网点不断织密,为人们寄递物品提供了便利,也反映出在电商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邮政快递业。

[责任编辑:崔导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