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奋斗追梦2019

2019年01月04日 10:20   来源:新疆日报

  站在2019年年头,回望刚刚过去的2018年,我们记录下普通人的奋斗故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相关。国家的大政策,连着每个人的小日子。这一年,新疆的稳定红利持续释放,旅游业红红火火,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有了新进展,“放管服”改革让办事更加方便……一桩桩一件件惠民措施让各族群众因此受益、感同身受。但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平坦,每一分收获,都凝结着汗水和付出。2019年已经来到,在追梦路上,每个人都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奋斗书写人生华章。

“放管服”改革让办事更方便;旅游业热了农家乐火了;“空中丝绸之路”通达四面八方;脱贫致富路在脚下。资料图片

  电商平台总经理彭海洋:“空中丝绸之路”助企业越飞越高

  新疆日报讯(记者马伊宁报道)“四通八达的‘空中丝绸之路’给外贸带来无限商机和便利,公司力争2019年实现进入国内跨境电商排名前30的目标。”1月2日,结束了对白俄罗斯明斯克市场的考察回到乌鲁木齐后,新疆野林猫跨境电商平台总经理彭海洋信心满满地憧憬着新的一年。“现在出行方便多了,从乌鲁木齐到阿拉木图的航班每天都有,到阿拉木图后再转机去其他城市非常方便。”彭海洋告诉记者。

  野林猫跨境电商平台的前身是一家以日用百货、农畜产品等边境小额贸易为主的传统外贸型企业,现在,已经转型为一家主要面向中西南亚国家的跨境电商平台。

  作为“空中丝绸之路”的受益者之一,彭海洋列出了公司2018年的出境行程单:3月,公司4人赴巴基斯坦拉合尔、伊斯兰堡进行考察,并和巴方特拉斯昆仑水厂达成战略协议,共建巴基斯坦海外仓;5月,公司2人出访马来西亚,洽谈进口产品供应链;6月到9月,公司3人及境外员工参加了包括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在内的多个境外展会;10月,参加迪拜电子展;12月,参加在印度新德里的工程机械展会。全年公司出境人数15人次以上,国别达到7个,出境飞行次数30次以上,行程接近10万公里。

  野林猫跨境电商平台是一个把进出口贸易由线下搬到线上的外贸平台。“实现转型后,我们的客户群体更大了,贸易额也大幅提升,发展势头一定会越来越好。”彭海洋说。

  彭海洋的信心正是源于新疆不断织密的航空交通网。

  如今,在新疆民航的航线图上,“区内成网,区外东西成扇”的航线网络不断完善。从亚欧交通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密集的航线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向东、西两个方向延展开来,就像一对蝴蝶的翅膀——向东连接的是我国中东部地区,向西连接的是中西南亚乃至欧洲。

  2018年,新疆承运国际旅客69.15万人次,同比增长1.71%。其中兰州—乌鲁木齐—迪拜往返客座率均超85%,乌鲁木齐—曼谷往返客座率均超80%。目前,有16个国家、25个国际(地区)城市与乌鲁木齐国际机场通航。2019年4月,南方航空计划开通的广州—乌鲁木齐—维也纳航线,将是新疆第一条通往西欧的航线。

  牧民古丽赛乃·主苏富:政策给力 新年更要加油干

  新疆日报讯(记者李道忠报道)隆冬时节,地处山区的阿合奇县的气温已降至零下十几度。2018年12月24日早饭后,库兰萨日克乡阿克特克提尔村的柯尔克孜族妇女古丽赛乃·主苏富把安居房里的炉火烧旺,给圈里的马牛羊喂了饲草后,就穿上羽绒服步行前往离家两公里多的沙棘林。这一年,她有了一个新身份——生态护林员。

  这片沙棘林共有6000亩,都是县里近十年来陆续栽植的。一排排沙棘林整齐地生长在满是鹅卵石的沟里,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山脚下。沙棘的生命力很旺盛,很适合在阿合奇县的高海拔地区栽植,而且不占用耕地。过去,阿合奇县的托什干河两岸长满了野生的沙棘。因为根系庞大,沙棘树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果实可加工成多种保健养生的食品或药品,这几年,阿合奇县大力发展沙棘产业,全县人工栽植的沙棘已达到6万亩。

  牧民下山后,牛羊大都圈养在村子里,离群的牲畜可能会进入沙棘林糟蹋林木。每天上午,古丽赛乃和村里其他几名生态护林员都会来沙棘林巡视几回。冬天的沙棘树叶子掉光了,还有一些零星的果实挂在枝头。要是有马或牛翻越铁丝网进入林带,在仅有一米来高的沙棘丛中穿越,细细的树干树枝就会被踩断。遇到离群的牛马,古丽赛乃就赶回村里;看到铁丝网断了、松了,就马上修好。一年下来,古丽赛乃已把这片公家的沙棘林当成自家的,绝不允许遭到丝毫破坏。

  过去因为牛羊少,又缺少资金和技术,古丽赛乃两口子虽然身强力壮,但日子却过得很紧巴,一家四口一直靠领取低保度日。干生态护林员的工作,古丽赛乃每月可以领到1200元的工资。因为是贫困户,她才被优先安排,获得了这个机会,古丽赛乃很珍惜。生态护林员的职责,除了看护沙棘林外,天热的时候还要给沙棘林防治病虫害、剪枝、浇水等。沙棘林里装着滴灌,管护相对简单,干这些活,古丽赛乃很在行。

  除了生态护林员的一份稳定收入外,古丽赛乃和丈夫还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沙棘苗栽植和沙棘果采摘。春天栽苗时,每栽一棵沙棘苗,政府付3元的劳务费。秋天采摘沙棘果时,政府安排牧民采摘,鲜果由牧民自行出售给企业,每公斤5元。“仅这两项,我家就增收6772元!”古丽赛乃说。

  2018年,让古丽赛乃感到高兴的还有一件事——她的丈夫做起了护边员。护边员每个月可以获得2600元的补贴,年底一算,古丽赛乃一家四口当年的收入超过5万元。这让古丽赛乃对来年有了更多新规划。

  2018年秋天,古丽赛乃花了1.4万元买的一头牛,喂一冬天后,开春就可以卖到2万元;秋季开学前,还给两个孩子买了新书包、新衣服,让他们漂漂亮亮地去上学。“有了好政策,新的一年更要加油干!”古丽赛乃说。

  合作社理事李强:种植有机小麦 实现效益倍增

  新疆日报讯(记者刘毅 通讯员陆艳报道)“我们种粮户跟过去不一样了,通过发展有机种植,收入一点不比种经济作物低,我2018年收入15万元应该不成问题。”1月2日,奇台县丰裕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李强高兴地告诉记者,2018年,得益于合作社效益的不断提升,全体入社社员的分红比例可达24%,即如果用10万元入股合作社,一年的分红可达2.4万元。

  2018年,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农业生产喜讯频传。这其中,不仅有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升,更有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后的欢声笑语。

  奇台小麦在新疆享有盛名,腰站子村可以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里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种植小麦,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积累了很多小麦生产的经验,种植技术非常成熟。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小麦种植比较效益偏低,种植小麦收入的提升需要依靠产量提升来实现,可是在种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腰站子村,小麦产量提升的空间已非常有限,当地种植户急需找到一条能够提高小麦生产效益的新路子。

  “2015年,我们瞄准有机小麦种植,决定拿出一部分土地试种,通过发展高品质小麦,找到小麦增收新路径。”李强说,有机标准非常严格,土地的改良和转换需要3年的时间,转换期间停用农药和化肥,有机小麦短期内见不到效益,一些习惯了传统生产方式的农民产生了疑问。

  3年的转换就像阵痛期,合作社一边做好社员的解释工作,一边坚持进行土地改良。直到2017年,合作社取得有机产品认证,情况才得以彻底扭转。

  “2018年,我们的小麦贴上了有机认证的标签,有机面粉一公斤卖到20元,是普通面粉的7倍。”李强说,虽然有机小麦产量大约仅有普通小麦的一半,但综合效益要高出很多。

  有机小麦试种取得成功,合作社随即在产品加工上展开新的布局,办起了有机挂面加工厂,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

  “有机挂面每公斤售价40元,产品供不应求。”李强说,通过发展高品质小麦种植及延长产业链,制约小麦效益提升的瓶颈被打破,腰站子村的小麦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的收入与5年前相比,几乎翻了一番,这都得益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李强介绍,目前,全村大约有90%的种植户已经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成了带动腰站子村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目前,合作社经营土地面积10万亩,有1万亩完成了有机认证,2019年,将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高品质小麦的种植面积,让“腰站子”品牌成为优质小麦的代表,也成为全村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农家乐经营者杨博:搭上旅游“快车”还得自己努力

  新疆日报讯(记者逯风暴报道)2018年12月27日上午,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阳光正暖,大庙村“漫时光小院”农家乐负责人杨博已准备好点心和水果,开门恭迎顾客。

  大庙村紧邻南山景区。近年来,当地旅游市场红火,村民们抓住商机陆续开办农家乐,游客纷至沓来品尝美食,成为村民增收一大来源。

  28岁的杨博是大庙村人,前些年,他在乌鲁木齐市做餐饮生意,辛苦不说,挣钱也不多。“有一次回到村里,看到农家乐生意很火,我萌生了回村开农家乐的想法。”他说。

  杨博先考察周边旅游市场:夏季,到南山避暑的游客多;冬季,自从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召开后,来南山滑雪的人越来越多。客源多,只要能吸引顾客,不愁没有生意。

  杨博在村里租了一座院子,重新装修,配以休闲娱乐设备。2017年开春,“漫时光小院”开张了。

  看到了商机,并不意味着躺着就能挣钱。这些年,水西沟镇的农家乐越开越多,相比水西沟镇方家庄村的农家乐,杨博的农家乐位置并不好,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稳脚跟?杨博着实费了一番心思:“农家乐不仅要有农家特色,还要在‘乐’字上下功夫,用环境和菜品吸引顾客。”

  杨博找人设计装修院子,院墙以绿色打底,彩绘“漫时光小院”几个字,独具艺术范的装修风格在众多农家乐中极为显眼。室内装饰简约,色调明亮,让人忍不住坐下来。

  杨博在院子里种菜、栽果树,供顾客采摘。圈块地养鸡鸭,这样做菜的食材一部分自给自足,一部分就近采购,确保绿色、新鲜。他又专门聘请一位大厨,研究主打菜,还在网上学习“网红菜”,不断推出新菜品。“你看,这道‘面包羊腿’就是在网上学的,顾客吃了都说好。”他说。

  杨博非常注重营销,他利用一切机会向人们发名片,还付费在网络上推广:“现在的年轻人习惯了上网,我利用网站、微信、抖音等有针对性地推介农家乐,还别说,的确吸引了很多顾客。”

  小院慢慢地有了名气,顾客慕名而来,夏季最忙的时候,一天能接待70多人。杨博从早忙到晚,等到收拾妥当,已到零点之后,躺倒在床上睡五六个小时,又得起床准备第二天的饭菜。“累是肯定的,不过不吃苦怎么能挣钱?”他说。

  2018年对新疆的旅游业来说是个大年,杨博的农家乐也迎来了好“收成”。站在院子里,杨博掰着指头算了起来,扣除人工工资、水、电、暖、房租以及购买蔬菜和牛羊肉的费用,收入近30万元,“比2017年多出近10万元,现在农家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2019年我会继续努力的。”他说。

  创业者古声强:降成本让企业轻装前行

  新疆日报讯(记者陈蔷薇报道)2019年1月2日,记者见到新疆俄粮有机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古声强时,他刚刚从霍尔果斯返回乌鲁木齐,此行他去检查了公司跨境电商仓库运营情况。

  2017年8月,古声强携合作伙伴注册成立新疆俄粮有机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已经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意大利、格鲁吉亚等国的多家知名食品企业达成了合作,代理的进口食品在内地多个城市销售。2018年,新疆俄粮有机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在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建设了食品加工厂,占地3000平方米,拥有食品加工、谷物加工、果汁灌装等多条生产线。现在,食品加工厂正在全力进行设备调试,为2019年正式投产做准备。

  “此前,我们直接进口中亚、欧洲的食品在国内销售,但消费者普遍反馈,不少进口食品甜度太高,包装粗犷,不太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古声强说。消费者口味的不同,促使俄粮与澳大利亚知名调味厂共同建设食品研发中心。俄粮计划进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质食品原料,在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进行精深加工后,将产品在内地进行销售。

  “2018年,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企业立足新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名食品企业达成食品研发、生产加工、物流运输、销售等合作,实现业务迅速增长和企业快速发展。2018年,我们收获了很多。”古声强说。

  古声强的收获感不仅来自于企业业务的顺利展开,还来自于创业过程中享受到的各项优惠政策。“我们在创业过程中,享受到房租减免、管理培训等优惠政策。”古声强说。他算了一笔成本账,食品加工厂厂房第一年免租金,第二年减半征收,公司旗下跨境电商企业900平方米的办公室日租金仅需900元。仅仅是房租这一项,企业一年的经营成本就减少了51万元左右。

  “2018年,我们收到了2轮天使投资,其中一笔投资,来自于企业所在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的牵线搭桥。他们为创业者和创投机构搭建了融资对接平台,我们因此受益,直接解决了创业过程中的融资问题。”古声强说。

  古声强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正在成为进出口产业聚集区。我们有信心乘着‘一带一路’的顺风车,做好中亚、欧洲有机食品的‘搬运工’,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健康的食品。”古声强说。

  务工者杨新军:增收渠道多 一年忙四季

  新疆日报讯(记者王兴瑞报道)2018年的最后一天,杨新军依然没有闲下来。他在网上销售干果,收到订单后,开车将红枣、核桃等送到客户家里。

  46岁的杨新军是沙湾县金沟河镇宋圣宫村的村民,自从3年前不再种地后,他的冬天已经很少有大块的空闲。一个多月前,他从开了2个月采棉机的阿拉尔市回来,没休息几天就做起了干果生意,每天能赚一二百元,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3年。

  2016年,杨新军将自家经营了近20年的60多亩地全部流转给了合作社,从土地里解放出来后,他放开手脚赚起钱来,修水渠、贩蔬菜、开采棉机、销售干果,一年四季都不闲着,到什么时间干什么活,他心里揣着一本账。

  虽说不种地了,但土地还能给他带来收入。“啥心都不操,年底拿钱就行。”杨新军说,2018年的首次分红款不久前已经拿到手了,亩均700多元,加上后续的二次分红,“一亩地差不多能分1000元。”

  除了这部分收入,杨新军2018年通过外出打工、做小生意,赚了七八万元。“务工比种地强。”他这样总结自己一年的收获。

  2018年春节一过,杨新军就跟着工程队出去了。夏天来临之前,他一直在沙湾县其他乡镇修水渠、修建蓄水池围栏等,因为年轻时打工学了不少,他干起这些活来很顺手。

  到了6月底,杨新军开始保养采棉机,为秋天外出采棉做准备。“都是细活,需要一个多月。”杨新军说,他几年前就学会了驾驶采棉机,每年外出采棉已经成了他固定的务工项目。这之后,赶着瓜果蔬菜成熟,他又贩起了西瓜和蔬菜,每月能收入五六千元。他曾经在哈密、西安等地做过7年的生意,卖起瓜菜来轻车熟路。

  奔着更好的生活,啥都难不倒杨新军。9月底,杨新军开着采棉机去了南疆,棉花集中成熟了,采棉机驾驶员得马不停蹄地干。他和工友轮流驾驶一台采棉机,每天两班倒,每人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因为有点水土不服,加上工作节奏快,开水就馕是家常便饭,但他并不抱怨:“出来挣钱,辛苦归辛苦,精神状态得拿出来。”

  如今,杨新军在镇上的小区买了房子,离自己在村里的房子仅几百米远。眼下做生意,货物就存在老房子里,取货、送货都十分方便。新年前夕,在乌鲁木齐上大学的儿子也回到了家里,在家人团聚的温馨中,杨新军更感动力十足。

  2018年,杨新军的日子安排得满满当当,早就没有种地时的忙闲之分了,但他显然对现在的生活更为满意。他说,这几年,自己对外出务工、经营生意越来越熟练了,对今后的生活也更有信心,“新的一年会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