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援疆医生丛晓辉:做群众心中的“阿离依戴”

2019年01月07日 10:55   来源:人民网

图为北京援疆医生丛晓辉与患者亲切拥抱。

  在新疆和田,当地维吾尔族群众把心中敬佩的医生称为“阿离依戴”,意为“美丽的大夫”。而在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北京援疆医生丛晓辉就是当地群众心中的“阿离依戴”。

  今年41岁的丛晓辉来自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现任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

  “和田是我的第二故乡,援疆一年即将结束,我有太多不舍。” 2018年3月13日,丛晓辉作为北京市第九批第二期援疆医疗队员,远离家乡父老,来到新疆和田开展医疗援疆。

  “来到这里,我才真正认识到什么叫做重任在肩。”丛晓辉告诉记者,以前在大城市里生活无忧无虑,现在在和田看到那么多生活拮据的百姓,那么多贫困的患者,觉得肩头的担子越发沉重,为当地患者解除病痛的心情变得越发迫切。

  丛晓辉在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儿科的这段时间,最让她引以为豪的是能够将自己从业17年来所学的诊疗知识和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生,为和田各族群众送去健康。

  丛晓辉刚到和田不久,就遇到了一位误食鼠药中毒的危重症患者,通过及时地用药治疗,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阿姨,谢谢你治好了我的病,我能叫你‘阿离依戴’吗,这是美丽的意思,你在我心中是最美丽的大夫。”今年4岁的吐玛日斯·麦提努日因鼠药中毒导致多器官损害,病情危重,丛晓辉运用她精湛的医疗技艺,挽救了吐玛日斯·麦提努年轻的生命。

  “孩子真诚的眼神和朴素的语言一直印在我心里,出院的时候他紧紧地抱着我不肯松手,虽然他不会表达,但我能体会到孩子对我的感情,心里特别温暖。”丛晓辉笑着说,“我还收获了一个维吾尔族的名字‘阿离依戴--美丽的大夫’,在和田,我不仅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温暖,而且体会到医者肩上的责任和重担。”

  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儿科医生们表示:“以前我们医院遇到鼠药中毒的患者,几乎都是束手无策,但是自从北京援疆医生丛晓辉来到这里以后,填补了这项技术空白,抢救10余例患者,无一例死亡。”

图为患者为北京援疆医生丛晓辉送来感谢锦旗。

  丛晓辉抢救的不是一个病人,而是一类病人;教会的不是一个学员,而是整个科室。她帮助当地医生制定抢救方案和治疗常规,手把手教学,目前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的当地医生已经完全掌握了此项治疗技术。

  在北京与在和田,丛晓辉感受了两种不一样的辛苦。

  “在北京我主要从事心脏疾病的诊疗,每天早出晚归,就像一根钉子一样,使劲往下钻,能扎的很深,但视野却很窄。到了和田以后,这里的危急重症患者较多,通常需要紧急抢救,对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心里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拓展知识面,提高技术,而且还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图为北京援疆医生丛晓辉为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开设讲座。

  为此,丛晓辉给年轻医师讲解心电图,进行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危重病救治的相关知识培训,积极主动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从医、教、研等多方面提高当地医疗水平,推动儿科医疗事业的发展,真正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图为北京援疆医生丛晓辉为当地儿童检查身体。

  援疆之旅即将到达终点,回首这一年的点点滴滴,丛晓辉收获的除了历练和感动,还有对家人的愧疚。“在和田的这段时间,我的爱人和双方父母给了我很大得支持和帮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能到边疆奉献的机会。”丛晓辉哽咽着掉下了眼泪,“每次想起他们,我都觉得十分愧疚,身为医者能救死扶伤我很荣耀,但身为一个女儿、妻子和母亲,我很不称职,几乎没有时间陪伴他们。”

图为北京市首都儿科研究所赴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儿科学术讲座。

  虽然家庭事业两难全,但丛晓辉说:“我不仅不后悔,还要感谢这次援疆的经历。援疆让我从一根光秃秃的枝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从思想上、心灵上得到净化和升华,对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大有益处。未来,我将继续为推动和田地区医疗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地贡献出一份医者力量。”(许珠珠)

[责任编辑:赵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