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员莫兴伟:享受变革创新曲艺

2019年01月07日 12:24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莫兴伟(左)与搭档表演对口相声(受访者供图)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杨梦瑶报道)1月4日,新疆相声巴扎创始人莫兴伟携四名相声演员,在巴里坤结束了新疆卫视迎新春节目的录制。他们创作的关于新疆人民过年民俗的相声《团团圆圆过大年》将在新春期间与观众见面。

  从与曲艺结缘,到2012年成立新疆首家曲艺小剧场新疆相声巴扎,莫兴伟的曲艺发展路也是一条乘着改革开放东风的创业路。

  时代变迁引领学艺之路

  山东聊城茌平县莫家庄是莫兴伟的故乡。

  “我1978年出生,那年正赶上改革开放吹响号角,莫家庄通了电。到上世纪80年代,乡亲的日子越来越好,我家也有了电视。我从电视里知晓,两人一起说话把人逗得前仰后合的表演叫相声。放学回家路上,如果遇到村子里的广播放相声评书,我和小伙伴们就什么也不干了,坐在门口草垛上,边听边笑,边笑边学……”莫兴伟回忆说。

  1994年,莫兴伟入伍来到新疆。1996年起,他从战友那里借到了随身听,通过磁带聆听牛群、冯巩、马季和姜昆的相声节目。从此,听相声不用再等电视广播,想听就能随时听。

  “1996年,指导员将一台VCD搬回来。自此,我将购买的相声光碟通过VCD播放出来,可清晰看到前辈们表演相声时的动作、表情。学起相声来更方便了。”莫兴伟的相声学习之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走越好。

  “1999年,我成为了部队里的一名专业曲艺演员,我开始创作相声。2002年,创作室有了一台386电脑。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电脑,我发现,通过386电脑里的文档写相声剧本,可以边删改边保存,比在纸上写方便多了。后来,又发现可以用电脑查资料、找素材,为创作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2004年,莫兴伟离开部队扎根乌鲁木齐。“我坚定了走曲艺艺术之路,快板、鸳鸯板不离身,只要有演出机会,不论庆典、堂会,我都积极参与。我曾拜师、学艺、创作、收徒和开办家庭培训班,渐渐地打开了我的曲艺艺术思路。”

  开办新疆首家曲艺小剧场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文化繁荣,百姓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据莫兴伟的战友梁仕信回忆,上世纪90年代,首府市民的休闲娱乐场所有录像厅、电影院、KTV等,市民休闲娱乐方式渐渐多了,不过还缺一座曲艺小剧场。

  “2012年,我有幸参加了上海东方卫视《我为相声狂》节目的选拔和录制。也抱着研究的态度看北京德云社的演出。彼时,知名表演艺术家们提出‘让相声回归剧场’,就觉得这是个好时机。经考察,我们几个年轻曲艺爱好者创建了新疆相声巴扎,2013年元旦首演。”莫兴伟说。

  刚开始,新疆相声巴扎在新话剧场演出,门票基本一半派送,一半销售。

  2013年8月16日,水磨沟区委和区政府将七坊街“水磨剧场”供新疆相声巴扎免费使用。自此,新疆相声巴扎自立门户,有了相对固定的演出平台。

  “渐渐的,我们赠票的场合少了,很多市民主动购票来欣赏我们的演出。”莫兴伟说。

  如今,新疆相声巴扎的相声演员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十几人,并被乌鲁木齐市评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纳入“文惠卡”大众消费联盟单位之一。

  将新疆元素有机融入原创相声作品,是新疆曲艺工作者的不懈追求。譬如获中国艺协三等奖的相声《欢迎您到新疆来》,借助相声为观众介绍了新疆的景点和民俗;原创小品《寻亲》讲述了跨越二十年的民族团结故事;原创中篇评书《智者阿凡提》体现新疆人的风趣幽默、团结友爱,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并列为国家艺术基金滚动金资助项目。

  “从我接触曲艺、认识曲艺、热爱曲艺到从事曲艺起,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遇到了曲艺发展繁荣的好机会。作为新时期的曲艺传承人和开拓者,深知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将永远把唱响主旋律和传播正能量作为工作的标准和目标。”莫兴伟说。

[责任编辑:罗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