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新疆人】土陶技艺的坚守者

2019年01月08日 10:18   来源:新疆日报

  吐尔逊·祖农展示自己的土陶制品。

  新疆日报讯(记者高娃 李春霞 王臻摄影报道)一块由吐曼河土制成的胶泥,经喀什市土陶匠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吐尔逊·祖农一双巧手拉胚、捏塑,不一会儿就能变成碗、碟或花瓶的形状。2018年12月30日,吐尔逊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土陶制品,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家世代制陶,对土陶有很深的感情,我要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吐尔逊说。

  吐尔逊家的陈列室内整齐摆放着碗、盘子、陶壶等几十种土陶制品,有的是素陶,只有米色和褐色花纹的交杂,大部分是釉陶,上了绿色、黄色、蓝色的釉彩,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陶器在喀什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土陶工艺用河泥做原料,制胚、晾晒、上釉、烧制,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图纸和模板,完全依靠匠人的手感和经验,出窖的彩陶色彩低调、图案各异。

  吐尔逊家世代制陶,他是土陶技艺第六代传人,8岁便跟着爷爷和父亲制作土陶,如今是喀什市为数不多的手工制陶人之一。

  吐尔逊家的祖宅位于喀什老城东南缘的高台,对面就是穿越喀什的吐曼河。因为可以就地取材,那里曾聚集了大量的土陶匠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陶不再是喀什人的必需品,慢慢地,周围的邻居们都转行了,制作土陶的人越来越少。为保护和传承传统土陶烧制技艺,吐尔逊依然坚守着。

  那段时间,为了养家糊口,吐尔逊不得不白天出去工作,晚上一回家便一头扎进他的土陶作坊里。制作土陶时,吐尔逊一直采用传统工艺,注重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从备料、搅泥、过滤、揉泥、制坯、晾坯、上釉到入窑烧制,每个繁杂工序从不偷工减料。作品不称心时,吐尔逊宁肯砸毁也不愿意拿去卖。

  吐尔逊家的窑一次能烧制大大小小500多件土陶,从备料到出窑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市场不景气时,一件小的土陶制品只能卖一两角钱。

  “要不是政府的保护、旅游业的发展,我的这项技艺恐怕要失传了。”吐尔逊告诉记者,近几年,喀什大力发展旅游业,游客随之增多,为他的土陶作坊带来新的生机。此外,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年他可以得到补贴。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吐尔逊家的祖宅成为游客了解土陶的首选之地,揉泥、拉胚、捏塑……古老的土陶技艺在他的手下绽放出新的活力。“我的土陶是古朴的,我要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吐尔逊说。

  令吐尔逊欣喜的是,如今他的土陶制品深受大家喜爱,一个花瓶或碗能卖到上百元甚至更高的价格。2018年5月,吐尔逊带着自己的土陶制品参加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独特的花纹、古朴的造型让内地消费者眼前一亮,不到两天时间,200件土陶制品就销售一空,且“身价”大增。

  在文博会上取得的好成绩让吐尔逊为之一振,对传承土陶技艺更有信心了。他最大的心愿是收几个热爱土陶技艺的人做徒弟,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与土陶相处了大半辈子,泥土对我来说是很亲切的东西,看到土陶就仿佛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绝不会让土陶制作技艺在我手里失传。”这位年过花甲的土陶匠人说。

[责任编辑:王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