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变身“聚宝盆”

——塔城市唐巴勒养殖专业合作社走畜牧联营模式,带动牧民脱贫致富

2019年01月09日 15:46   来源:塔城日报

  天山网讯(通讯员魏丽娜报道)数九的塔城,寒风凛冽,走在路上的卡尔了哈什·巴合提汗不由自主地把头上的帽子往下压了压。天气虽冷,可是卡尔了哈什心里却是温暖的。她哼着自己喜欢的调子,想着过去在冬牧场起早贪黑喂羊的日子,对比一下,现在的生活不是活在蜜罐里嘛!

  卡尔了哈什是塔城市恰合吉牧场加依尔村的一位普通牧民,去年以前,卡尔了哈什还和丈夫在家里种地、养羊。

  而今,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卡尔了哈什把羊和地交给了唐巴勒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家人搬到了塔城市生活。

  “我在一家理发店打工学手艺,丈夫在周围打零工,我俩加起来每月差不多有4000元的收入,羊和地也不用管,每年还能拿到不少分红!”卡尔了哈什笑着说。

  唐巴勒养殖专业合作社——“聚宝盆”

  2013年,塔城市恰合吉牧场加依尔村成立了唐巴勒养殖专业合作社。

  加依尔村有牧民117户,牲畜存栏13000余头。

  多年来,大部分的牧民一直过着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放牧生活,收入渠道单一,大部分牧民都过着清苦的生活。

  为了提高村民的养殖效益,2017年,在牧场党委、村“两委”和工作队的支持下,唐巴勒养殖专业合作社制定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

  从此,加依尔村牧民的生活随之改变。大家都称合作社为“聚宝盆”。

  “把羊交到合作社对我们好处太多了,解放了劳动力,村上很多人都没闲着,又找了份工作干,加上合作社分给我们40%的羔羊,一个人领好几份钱,这红利像是大雪球,越滚越大,合作社可不就是个‘聚宝盆’嘛。”牧民刘国庆乐呵呵地说。

  合作社副理事长木拉提·巴依木札说:“从2017年入社开始,我们确定了三种分红方式,牲畜入社,一年结束分总入社牲畜总数的40%;饲料土地是保证一年收两茬,每茬分红纯收入的40%;耕地分红原则是,每亩300元的基本分红加上纯收入的40%。

  合作社一波三折

  唐巴勒,是塔城市附近一座山峰的名字,而当时合作社取名叫唐巴勒,就是想让合作社攀向高峰,领着牧民脱贫致富。

  叶尔肯·拖曼尔德是加依尔村原来的贫困户,得益于加入合作社,他现在过着像蜜一样甜的生活。

  “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摘掉了‘穷帽子’,在亲朋好友面前也抬得起头了,多亏当时听了合作社负责人的话,不然,我哪能有现在这么好的日子。”叶尔肯笑着说。

  原来,合作社刚开始吸纳社员的时候,很多牧民都不愿参与。

  “凭什么把我家的羊放到你家的圈里去?”这句话是木拉提和祁红全听过最多的话。

  祁红全是恰合吉牧场经济管理综合科的科长,牧场党委当时派他和合作社一起给牧民做思想工作。

  “村里的牧民本来思想就落后,大部分人觉得牧民不放牧,是一件丢人的事情,更何况把羊交给别人来放。”当时合作社的事陷入了尴尬的处境,祁红全说。

  怎么办?合作社要想顺利地吸纳到更多的社员,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牧民的陈旧思想。

  2017年春天,牧场党委牵头,带着村里的牧民在塔城市周围的养殖合作社参观学习养殖经验,并讲解合作社的产业建设规模、生产运行、发展方向等,学习现代饲养、良种培育等先进的养殖模式。

  回来之后,不少牧民动心了,接二连三地加入了合作社。

  合作社在牧场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建立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管理机构,制定合作社管理制度和防疫检疫、学习培训、消毒、社员管理等制度。

  合作社日益壮大起来,还有不少牧民抱着观望的态度,村“两委”和工作队积极宣传,并与牲畜数量不足百头的牧民摆事实、讲道理,使牧民思想得以转变,自愿将牲畜和饲草料地转入合作社管理。

  目前有148户牧民的1800只羊和94户牧民的4700亩饲草料地入社,牧民结束了转场的传统喂养模式。

  而从羊圈和土地上解放出来的牧民,大部分在场部范围内从事协警、保安等工作,也有一部分带着孩子在塔城市工作生活。

  “往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在冬牧场放牧呢,一年四季很辛苦,最多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哪像现在,手上有了多余的钱,每天的日子像是做梦一样,亲朋好友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感觉自己的腰杆都直了。”牧民色力克·巴吾海说。

  木拉提说:“未加入合作社之前,牧民粗放式管理,饲草料地每年只收一茬苜蓿。加入合作社后,对其中的1500亩苜蓿地进行了统一管理,采用了微灌技术,安装了先进的雾化技术设施,增加了产草量。2018年收了三茬苜蓿,除了基本分红外,使牧民每亩地又多增收200元。”

  在效益的拉动下,入社牧民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充分发挥了合作社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为增收打下了基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合作社运营之初,信心满满,合作社理事拍着胸脯对牧民说,你们一定能挣上钱。

  可是随着合作社规模的逐渐扩大,周转资金欠缺,没有钱就什么也干不了,这下可难住了这些“羊倌”。

  资金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合作社的运营,怎样解决这一大难题?

  合作社负责人把问题向牧场党委作了汇报,经开会研究,最后决定向当地的信用社贷款。

  由于数额较大,放款时间慢,牧场拿出资金先救急,让合作社渡过了最大的难关。

  资金到位、人员到位,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聚宝盆”真的能生宝

  合作社慢慢地运行起来了,它像一股春风,让沉睡已久的加依尔村苏醒过来。

  这一年,加依尔村生机勃勃;这一年,村里的牧民喜笑颜开。走上正轨的合作社,让整个村都看到了希望。

  2017年10月,在牧场党委的引导下,合作社与塔城市大唐畜牧有限公司合作,加上塔城市畜牧局兽医站的技术支持,采用巴什拜生产母羊与杜波种公羊人工输精的方法,对合作社的637只母羊进行了配种。

  通过科学化管理,合作社的育羔棚里当年生产羊羔573只。这些经过品种改良的羊羔生长迅速,断奶早,体重大,最重要的是4-5月龄的改良羊羔体重可达36公斤。

  “经过品种改良的羊羔肉质细嫩、瘦肉率高,生长周期短,平均日增重200克以上,出栏早。销售价格每只1100元,比巴什拜羊每只高100元,单就这一项,就让入社牧民人均增收1000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木拉提算了一笔账。

  祁红全说:“未来,合作社计划做成全地区最大的畜牧联营股份合作社。以培育优良品种为本,通过两年期周转实现三次育羔,做活合作社结构,转变成为股份制的群众性企业组织,并努力建成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同时创品牌,以内地市场为方向,通过先进的电商平台实现网上销售,让合作社的优质肉走出塔城、走出新疆。”

  “2016年,加依尔村的人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而2018年,进入合作社的牧民人均收入至少翻一番,分红的账单马上就出来了,算是给社员在新年里的惊喜吧。”祁红全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对于加依尔村来说,合作社把希望的种子洒在了村里,并遍地开花。

[责任编辑:翟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