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夯实基层基础

——昌吉州“聚焦总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系列报道之八

2019年01月10日 10:13   来源:新疆日报

  1月5日,笔者来到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湛蓝的天空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通透,放眼望去,整齐传统的民居拔廊房,清一色的青瓦土墙,都在诉说着这个村落的久远历史。

  相信很多人对月亮地村并不陌生,这不仅仅因为她是传统的古村落,更得益于昌吉州畜牧兽医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开通的微信公众号“月亮地村旅游”对她的宣传。村民赵荣说:“工作队开通了这个微信公众号以后,来我们月亮地的游客多了起来,游客在感受乡村文化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经济收入。”

  2018年以来,昌吉州坚决贯彻自治区党委重大工作部署,有力促进了“访惠聚”工作持续深化、扎实开展、有效推进。按照全州所有村、社区全覆盖的要求,共选派623个工作队、3727人开展驻村工作。他们俯下身子,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凝心聚力,夯实建强基层基础。

  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

  “他啊,天生一双大脚板儿。听,这熟悉的脚步声,不用问,肯定是老马来了!”1月5日,笔者在吉木萨尔县二工镇六户地村村委会正与村民张婷交流,她口中的“老马”就出现了。“老马”是吉木萨尔县教科局驻二工镇六户地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马昌文。连续驻村5年的他,走东家,去西家,用“大脚板儿”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也温暖了基层群众的心。

  翻开马昌文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里面记满了群众反映的各种困难诉求:“贫困户易金惠的房屋年久失修需要及时补修”“村民马世兵需要联系一台收割机进行小麦夏收”“贫困户孙立千家爆裂的自来水管已修好,能正常饮水”……村民马世兵说,马昌文心系村民,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白杨河乡羊头泉村常年干旱缺水,土地贫瘠,当地村民灌溉用水就靠两个水泵来加压供水,电费和水资源的流失无形中增加了灌溉费用,许多人只好将土地流转承包出去。去年木垒县水管总站“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进驻该村后,通过拆除水泵,改成自压供水,使原来的灌溉水费从每亩地40多元降至每亩18元,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村民的灌溉用水问题。工作队还协调筹资400多万元在村里推行滴灌全覆盖,使全村1600亩耕地从此告别了粗放式大水漫灌的历史。村民杨永东激动地说:“驻村干部把我们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家事办,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这样的干部我们欢迎!”

  昌吉州623个“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准确掌握群众需求,帮助解决“三就”“两保”“六通”“一安居”等实际问题,扎实开展“惠民政策进万家”活动,2018年开展惠民政策宣讲活动12.3万场次,先后为群众办实事好事8800余件,慰问群众4.67万户,落实村级惠民生项目387个,投入资金4.93亿元,协助发放各类惠民补贴、补偿资金2.9亿元。

  拓宽致富新门路 引领发展得实惠

  怎样让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阿克喀巴克村的贫困户甩掉贫困帽,是昌吉州党委办公室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一直设法攻克的难题。现如今,他们立足村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开办了奶疙瘩制作、民族手工刺绣、打馕、银饰品加工、冬不拉制作等合作社,推行“一村多品”“一户一业”,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农牧民与企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形成劳务关系,最终实现抱团致富目的。

  目前,在这些小微企业里就业的低收入、困难家庭人数有百余人。现在,升级后的新疆宝增甘食品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当地知名的少数民族传统奶制品加工企业,每月可以加工鲜奶25吨,年纯收入60万元,同时新增20个就业岗位,带动100多户农牧民发展奶牛养殖,增加收入。现在,这个村里闲人、懒人没了,忙人、能人多了。

  昌吉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来到吉木萨尔县大有镇渭户沟村后,发挥自身优势,着力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办农家乐的村民马生军深有感触地说:“工作队来到我们村后,大力推广了绿色农产品种植,来往的游客尝过以后都会买走一些,我去年卖食用菌、辣椒、西红柿、鲜食玉米等,再加上农家乐的收益,收入达40万元。”

  工作队在帮助发展特色种植的同时,还在传统产业上下功夫。2018年开辟春小麦新品种绿色示范展示区1700亩,示范区种植户买小麦种子每公斤补助1元;发放有机肥32吨,补助种子及有机肥10万元。村民马永高兴地说:“工作队给我们带来了小麦新品种‘新春37号’,我种了30亩,产量增加不少,多打了5吨麦子,收入多了1万多元!”

  去年,昌吉州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行动,协调158家企业定点帮扶全州86个村,落实帮扶项目19个。工作队共走访贫困群众11.5万户,举办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3722场次,帮助4277名困难群众稳定就业。

  提升农村“颜值” 有看点更有“赚”点

  昌吉州畜牧兽医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进驻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以来,积极探索新路子,不断强化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将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与改善村民生活结合起来,打造具有浓厚乡土文化传承的古朴村庄景区。

  工作队为全村民宿客栈每户补贴2000元,统一设计安装木质大门及门头。还积极协助22家民宿客栈跑办营业执照,规范客栈经营。村民闫向斌说:“以前每年种地的收入也就三四万元,现在土地流转出去后有一部分承包费,解放出劳动力搞民宿客栈又可以赚一部分,而且赚得比种地多,光去年7月份一个月,我的客栈毛收入就有3万元。”

  旅游旺季走进玛纳斯县广东地乡小海子村,白墙灰瓦、绿树成荫、流水潺潺,在宽阔笔直的通村油路两旁,一排排徽派民居整齐有序,廊桥水岸贯穿其中,前来观光和品尝农家乐、渔家乐美食的游客络绎不绝……

  玛纳斯县财政局驻小海子村“访惠聚”工作队结合小海子村地理优势,探索出“党建引领、乡贤聚力,共建共促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小海子村紧邻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水资源丰富。近年来,县、乡、村和“访惠聚”工作队以水为媒,整合多种资源,筹措资金2000余万元,对乡村民居进行重新规划,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全面提高农业创新力、农村竞争力和改变乡村整体面貌,先后建设徽派民居68栋、高标准硬化路面2.2公里、独具特色的“中国结”路灯48个,配套建设2个游园、48个门前过水小桥,200亩海棠树、美人蕉等苗木花卉将村子装扮得格外美丽。

  村子还启动跳渔岛旅游开发项目建设,成功引进赵家鲜鱼馆等特色餐饮,发展跳鱼岛土家菜、客满人家等农家乐、渔家乐、民宿7家,第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200余万元。

  昌吉州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结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实施林下养殖、庭院经济、农(牧)家乐、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等“短平快”项目;探索村“两委”牵头、带富能手支撑、农牧民参与的方式,扶持壮大专业合作社,共扶持发展庭院经济7143户,帮助9.3万名群众转移就业,引导成立合作社316个,发展引进中小微企业75个,引进各类项目85个、投资5297万元,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增添了后劲。(廖冬云)

[责任编辑:王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