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小馕的大产业

2019年01月11日 11:2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10日电  题:新疆小馕的大产业

  新华社记者白佳丽、王菲

  今年22岁的阿卜都·萨拉木以前在新疆西陲的一个小村子中学习打馕,几年时间下来,他习得一手熟练的手艺。每天,他都会站在馕坑前,右手拿着擀面杖,左手快速让面团打圈,双手默契配合间,面团变成圆饼并有了花边与花纹,经过馕坑贴壁烤制,面香四溢。

  从2018年开始,他依旧每天站在馕坑前,完成熟悉的工作,但他的生活发生了大变化。

  阿卜都告别了小乡村的打馕小店,来到了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成了一家食品公司的打馕工人。他面对的馕坑,也从烟火缭绕的传统木炭坑,变成了新型的电馕坑,只需调解红黄绿三个按钮,便可以轻松控制火候。

  “以前每天7点起来烧火,为了保证温度,围着馕坑打转,一天下来脸是黑的,衣服是黑的,时间长了屋子也是黑的。”阿卜都说,如今,他穿着白色的工装、戴着白色的帽子和蓝色的口罩,眼睛也不再因为烟气熏得生疼。

  发生在阿卜都身上的改变,是新疆传统馕产业正在萌发的一场革新。

  在新疆,流传着“可以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馕”的谚语。20世纪80年代,新疆考古工作者在且末县的扎滚鲁克墓葬中也发现了各种形状的馕。

  馕的品种多达几百种,直径约60厘米的库车大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馕中之王”。花样众多的馕,长期以来却只有以木炭和煤为热力来源的传统土馕坑烤制,对空气以及打馕人的身体都造成负担。

  2011年开始,乌鲁木齐政府开始推广环保馕坑,提供专项补助资金,鼓励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此基础上,2018年,乌鲁木齐建成并投产馕文化产业园,集生产、文化展示、体验参观为一体,引进19家知名食品加工企业,运用环保馕坑,生产馕、手工水饺、糕点、烤全羊等特色食品。

  同时,从新疆南疆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转移的400余名富余劳动力在此就业,通过工作摆脱贫困,阿卜都便是其中一员。在这里,他不仅能获得每月3000元的报酬,还可以免费学习汉语。

  阿卜都的老板杰力力·艾孜孜在馕产业里已经奔波了8年,2018年,他将自己的企业开进了馕文化产业园中。如今,他的36名各民族雇员每天可以生产6000到7000个馕,政府将帮助他把这些馕销售到乌鲁木齐市各大超市、蔬菜直销店,甚至通过网络销往内地。

  “馕坑变了,馕味没变,小馕变成了产业,看来人还是要有希望呀。”杰力力看着自己的打馕流水线感叹。在他的引导下,他的儿子也已投身新型馕产业,而他现在最关心的是管理企业,提升馕的品质,并让它走出新疆。

[责任编辑:罗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