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一家人 不说两家话”

2019年01月14日 11:43   来源:塔城日报

  天山网讯(通讯员文博报道)走进塔城市民吾热肯家的家庭博物馆,一眼就能看见正对大门的墙上挂着的一张合影照片。合影中,来自4个民族的家庭成员身穿各自的特色服饰,将一位老人簇拥在中间……

  “我们这个大家庭,由柯尔克孜族、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4个民族组成。”每当这时,吾热肯就会开始自己的讲解,传授大家庭和睦团结的秘诀:“我们都是中华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既然同是一家人,那就从不说两家话。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团结是传承的家风

  吾热肯和他的4个兄弟姐妹出生于塔城市二工镇奇巴拉尕什村一个柯尔克孜族家庭。这些年来,大家在各自的生活中纷纷遇见了自己心爱的另一半,和他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我大姐和三妹的丈夫是蒙古族,二妹的丈夫是哈萨克族,大妹嫁给了汉族,我娶了一个蒙古族媳妇。”今年47岁的吾热肯介绍。

  在这个大家庭里,每个小家庭都是通过自由恋爱结合的,都是爱情的“杰作”。

  当被问起各自的婚姻是否得到了家长的同意与理解时,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则纷纷表示,面对跨民族的婚姻,家里的老人不但没有反对,反而非常赞同。

  吾热肯的父亲很早就因病去世,4个孩子都由母亲吉仁塔拉扯长大。虽然吉仁塔一辈子没有上过学,但面对儿女的婚姻却十分包容理解。

  吾热肯一家人在奇巴拉尕什村出生长大,这个边境线旁的村子虽然不大,但却生活着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多个民族的村民。

  “母亲从小就经常给我们说,民族团结很重要。”吾热肯说,大家从小便和各个民族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母亲也有许多不同民族的好朋友。很多时候,大家对彼此的民族没有刻意地区分,团结的种子在那个时候便被大家埋在了心里。

  在母亲的教育下,吾热肯的兄弟姐妹先后上学、工作,并找到各自的幸福。

  大女儿合恰开与蒙古族丈夫巴特布勒相恋相爱,母亲很开心,为他们送上了最诚挚的祝福。吾热肯是家里的小儿子,他带着从小相识、青梅竹马的蒙古族女朋友巴依热合回家时,母亲笑得合不拢嘴。

  二女儿古兰是塔城市第五小学的教师,她和塔城市第三中学的汉族教师徐善龙在工作中相识结缘后互生爱慕,最终牵手成功。当古兰带着徐善龙来看望母亲和一家人时,忐忑的她听到了肯定的答复:很好,这个汉族小伙子很好。吉仁塔的回答虽然简单却很有力,给了他们走下去的信心。

  三女儿古丽娜尔在新疆医科大学读书时便与帅气的哈萨克族同学努尔兰·哈力力相恋,两人毕业选择在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工作。婚礼时,一大家子都参加。

  几个儿女先后成家后,日子都过得甜甜蜜蜜、和睦团结,这让母亲也很欣慰。

  “母亲时常对我们说,结婚过日子,民族不重要,幸不幸福才是最重要的。看到我们现在过得好,她心里也很高兴。”古兰回忆。

  民族团结,在这个大家庭已经成为传承的家风。母亲吉仁塔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多次获得过奇巴拉尕什(原塔城市食品公司)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的荣誉,二女儿古兰在2010年获得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其他儿女及孙子孙女,也有人获得过单位或学校的表彰。

  融合是和睦的基础

  春节、元宵节、那达慕节、中秋节、古尔邦节……对吾热肯一家来说,每年都有很多必过的节日。每逢节日,聚会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

  家庭聚会时的菜肴,则更像是一次多民族美食展。蒙古族的媳妇端出了热气腾腾的手抓肉,柯尔克孜族姐妹带来香味十足的熏马肠,而汉族妹夫徐善龙的红烧鱼等拿手菜更是大家的最爱。

  吾热肯说,这一大家子的人成长环境都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但大家都选择互相尊重对方,并从中发现对方的优点并向对方学习。就像吃饭一样,现在一大家子都喜欢吃徐善龙炒的菜、做的鱼,而他烧奶茶、煮肉的手艺也越来越好。

  像饮食一样,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但在共同的生活中,这个大家庭选择的是互相尊重、互相融合。对于徐善龙和古兰来说,他们的婚礼便是如此。虽然风俗不同,却并没有给他们造成苦恼。

  2003年7月6日,是徐善龙和古兰大婚的日子。前一天晚上,吾热肯一家按照柯尔克孜族的传统,身穿民族传统服饰载歌载舞、热热闹闹地操办了古兰的“出阁典礼”。第二天中午,他们又按照汉族的风俗接亲、敬茶、拜父母,举办了结婚典礼。当天晚上,新人双方的各个民族的朋友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幸福时刻。

  结婚至今已经15年,但是在徐善龙和古兰的记忆中,他们几乎没有发生过大的争吵,日子一直过得和谐幸福,还一同孕育了一对儿女。

  徐善龙说:“婚后,岳母吉仁塔也时常来到我们家,经常帮助我们照顾孩子、整理家务。在她和我之间,也出现了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

  由于没有接受过教育,吉仁塔并不会说国家通用语言,只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词,徐善龙也只能听、说一些简单的少数民族语言。但这并没有阻碍他们的交流。这边岳母说几句简单的少数民族语言,徐善龙理解后又用简单的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回答……就这样,双方你一言我一语愉快地交流,不时开怀大笑。

  同样,徐善龙的母亲非常喜欢这个柯尔克孜族的儿媳妇。婚后,两人孝敬双方老人,工作上认真负责,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徐善龙的母亲在和邻里唠家常时,时常“炫耀”起这个儿媳妇。

  嫁到了哈巴河县的古丽娜尔婚后生活同样和谐,也时常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塔城看望家人。每当他们回来,一家人就会聚在一起,欢迎他们的到来。对于这个哈萨克族妹夫,吾热肯一家非常满意。他们时常在聚会过后,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跳起《黑走马》。

  在吾热肯的家中,同样能发现融合的踪迹。餐桌上有一盒月饼,是中秋节妹夫徐善龙送来的;一间卧室里挂着蒙古族风格刺绣画,是蒙古族亲戚送来的;边几上摆放着一套淡雅的青花瓷茶具,这是为汉族妹夫和朋友来喝茶时准备的。

  “这个屋子,时常会迎接各个民族的亲戚和朋友,所以房子里出现这些东西根本一点也不奇怪。”吾热肯说。婚后,他和妻子共同为了家庭的幸福努力奋斗,两人没有因为民族不同而发生争吵,更多的是互相照顾、互相帮助。

  吾热肯家位于塔城市哈尔墩街五道巷,多年生活中,他和左邻右舍的各族居民也成了好朋友。

  几年前,他的邻居朱永泉的儿子与吾热肯的孩子同在地区第一高级中学同一届就读。两家约定,早上每天由吾热肯开车送去学校,而中午由朱永泉接回家。就这样,吾热肯和朱永泉分工配合,两家的孩子也在一起共同成长、学习,成为了好朋友。高考后,两个孩子都被大学录取,双方家长也互相送上了金榜题名的贺礼。

  邻居老陈叔也帮了吾热肯不少忙。前些年,吾热肯收拾家中的院子时,时常需要用到小推车、铁锹等工具。每当这时,吾热肯就会敲开老陈叔家的大门寻求帮助,老陈叔不仅会提供所需的工具,还经常提供各种指导。

  吾热肯说,我认为不管在哪里,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都应该互帮互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未来是希望的明天

  2018年10月5日,吾热肯家举行了一次大聚会,23名家庭成员齐聚一堂,共祝国庆感怀党恩。聚会中,大家回忆起过去的生活,不禁感慨起现在的幸福生活。

  曾经,吾热肯一家是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上世界八十年代才过上了定居的生活。至今,几个儿女还有打草、喂牛、卖牛奶等深刻的回忆。在党的好政策的帮助下,吾热肯的兄弟姐妹先后考学成功,最终都有了不错的工作。

  搬到现在的院子后,吾热肯在院中新建起了一栋二层小楼,而原有的老屋一直空着。2018年7月,他将这间老屋按上世纪80年代的生活起居环境进行了重新装修,找来了不同年代的20多件物品,创办起了一间家庭博物馆。

  在这间家庭博物馆里,既有曾经一家人围坐着吃饭喝茶的旧木桌,有兄弟姐妹都睡过的木床,还有老式的手摇缝纫机、收音机、电视机等物品。

  吾热肯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塔城地区分行驻塔城市喀拉哈巴克乡先锋村“访惠聚”工作队副队长。驻村以来,他看到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先锋村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和谐稳定,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村里的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也红红火火。

  “我办这个家庭博物馆的目的,就是想让现在的年轻人看看以前的生活,知道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吾热肯说。这些年,民族团结的氛围越来越浓,时常可以听到身边民族团结的故事,也经常参加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所以,他也想通过这个家庭博物馆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号召大家共同维护民族团结。

  在众多展品中,有一个红色的木柜看起来不显眼,但却是吾热肯专程从十多公里外的奇巴拉尕什村亲戚家搬回来的。当年生活拮据,母亲吉仁塔将家中所有的积蓄都锁在这个木柜中。每当有孩子要外出上学时,她便从柜子中取出学费、生活费,郑重地交到孩子手中。

  后来,这个木柜辗转到了亲戚家中。为了让大家知道以前的生活有多艰苦,吾热肯专程驱车前往亲戚家,“要”回了这个木柜。

  展品中还有一个吾热肯一家人曾经使用过的马爬犁。谈起其中的变迁,吾热肯说,他小时候骑过马、自行车,后来买了摩托车,现在又开上了轿车。从交通工具的变化,就能看出家乡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就能看到党的政策是多么的好。

  这些年,母亲吉仁塔一直在每个儿女家中居住,也经常谈论起年轻时的生活。

  “妈妈经常给我们说,能有现在的好日子,都要感谢共产党。要不是有共产党,一家人可能还在草原上放牧,都不敢想象有这么好的环境。”吾热肯的大姐合恰开说。

  前两年,母亲吉仁塔因病做了手术,前前后后花了近40万元。治病花销不少,但儿女们纷纷尽力照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术后身体状况有了明显好转。出院后没多久,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的8万元医疗费也打到了老人的账户。

  徐善龙说:“得知报销了这么多钱后,老人连连说还是共产党好,不是我的儿女,却给我看病的钱。”

  家庭博物馆装修布展完毕后,不时有邻居、朋友前来参观。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博物馆却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邻居海拉提说,家庭博物馆里面虽然展出的东西不多,但是都很有代表性,让人一目了然地了解这几十年生活的变化。

  每当遇到前来参观的居民,吾热肯总会讲起每一件展品的历史,讲述自己家庭的故事。他认为,用这种方式,可以更加直观地向大家介绍生活的变化。

  “这个家庭博物馆虽然不大,但是我想通过里面的展品给大家讲述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故事。”吾热肯说,不管是哪个民族,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华民族;不管生活在哪里,大家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份子。只要大家紧紧凝聚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就可以用自己的“色彩”绘出“民族团结”这个最大的同心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共同创造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如今,吾热肯家的家庭博物馆已经成为塔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各族居民来到这里,听吾热肯讲他们家的故事……

[责任编辑:翟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