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书好榜样】桑榆不改初心志 忠诚为民献赤忱

——记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央达克村党支部书记

2019年01月15日 15:19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 “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我的根在农村,我要到生我养我的家乡工作,为乡亲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这是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央达克村阿不力孜 · 尼牙孜刚上任村党支部书记时写在日记本上的一句话。几年以来,他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这句话,被村民们亲切称为“农民的好儿子”。

  整顿作风  建强基层堡垒

  曾经的央达克村,“三会一课”流于形式,部分村干部不仅服务意识不强,村民到村委会办事很多时候都找不到人,干群关系不和谐屡见不鲜,从而被戴上“后进”的帽子。如何摘掉“后进”的帽子、撕掉软弱涣散的标签,这是摆在刚上任的阿不力孜面前的首要难题。

  在充分地听取村“两委”班子和村民的意见建议后,阿不力孜毅然决定将作风整顿作为切入口。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将每月10日定为党员集中学习日,利用远程教育站点、村广播等,不断改进党员学习内容和形式,制定并落实干部请销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对党员表现通过积分进行评比量化、奖勤罚懒,推动党员“动”起来,形象“树”起来。

  “过去找村干部办事,他们能躲则躲,能推则推。现在可好了,办事效率高,都是阿不力孜书记抓得好。”村民艾则孜 · 马木提说。在阿不力孜的带领下,央达克村2016年成功摘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还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因地制宜  促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村民要脱贫,就业是关键。”如何扩大村民就业,一直是萦绕在阿不力孜心头的问题。为此,他自费前往库车县、新和县等地,与当地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对接就业岗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阿不力孜先后与星河实业焦炭厂、肥料厂、沙石料厂和商品水泥搅拌站等用工企业达成劳务就业协议,解决了257名村民就业问题,实现每月工资收入2500-6000元。同时,每年组织220余名村民利用外出拾棉花等季节性务工创收160余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

  阿不力孜始终清醒地认识到:仅靠转移外地就业显然还不够,如何让村民就近就业增加收入才是解决贫困更好的办法。于是,他和驻村工作队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新建了17个门面房,打造了一条售卖小吃、土特产、提供简单便民服务的乡村创业示范街,鼓励村里有意愿的村民创业就业,每个店铺每天平均收入达到500元左右。同时,他紧紧抓住国家“两免一补”3年无息扶贫贷款政策,为18户群众办理助力生产贷款,引导55户农民加入小牛果品合作社,入股资金68.5万元,每年至少可分红利达20万元。

  “以前我每年都是外出捡棉花、打零工,不仅收入不稳定,而且还照顾不了家里。现在好了,我就在家门口的合作社上班,每个月都有固定工资,才一年不到就挣了3万多,以后再也不用过穷日子了!”村民艾尼散木 · 塔依尔说。她还说,等她赚够了10万元,就打算在县里买房子,和家人一起过一过城里人的日子。

  情系村民  用真情融入村民心里

  央达克村离县城比较远,虽然有卫生室,但是药品的种类相对较少,村民看病很不方便。如何让村民享受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成为阿不力孜重点关注的问题。他积极和新和县卫生局驻村工作队沟通协调,为村民免费开展医疗义诊。驻村工作队还组织新和县莎拉麦提医院医务人员,每月定期到村为村民开展疾病诊断、健康体检、政策咨询等活动。今年以来,累计义诊村民2500人次,发放3万余元免费药品。看着村民们免费看病,阿不力孜脸上的笑容无比灿烂。

  11月7日一大早,央达克村委会的院里就人头攒动,笑语连连。阿不力孜协调购买的35吨爱心煤到了,正在向困难家庭免费发放。刚领到1.5吨煤的托乎提 · 巴拉提激动地说:“阿不力孜书记时刻关心我们的生活,处处为我们着想,我们都很感谢他。”

  独居老人艾木都拉 · 吐米尔生活很不方便,阿不力孜主动承担起照顾责任,每天打水送饭,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达吾提 · 克比尔身患癌症,家中缺乏劳动力,阿不力孜时常帮助下地干活,像这样的事还有许许多多。“阿不力孜的心好着呢,有他在,我心里就踏实。”86岁的阿孜古丽 · 吐孙老人动情地说。

  自担任央达克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大家都说阿不力孜黑了、瘦了、老了,但他觉得更精神了、更充实了、更快乐了。

[责任编辑: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