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2019年01月16日 10:47   来源:塔城日报

  天山网讯(通讯员王高升 程建梅报道)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十八大以来,沐浴着党的惠民政策,边城的各族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广袤的土地上,用双手和汗水,谱写着一曲曲增收致富之歌,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彩。

  在塔城市喀拉哈巴克乡山北村,有个叫王智轩的村民,1992年,他只身一人来到该村投亲靠友,三年后在该村安家落户。现如今,从当初的一无所有,靠着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过上了好日子,王智轩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农民代表。

  穷则思变

  俗话说:“穷则思变”。1992年,20岁的王智轩,因家里人多地少,生活困难,于是就背井离乡从河南老家来到山北村,投靠他的一位堂叔。因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他就一直吃住在堂叔家,帮堂叔种地干活。

  3年后,他回河南老家结婚,带着媳妇张成思又回到了山北村,继续住在堂叔家,依旧帮堂叔种地。

  同年,堂叔垫了万把块钱,给王智轩盖了3间土打墙的房子。秋收的时候,小两口搬到了新房,总算安了家落了户。

  当时,家里只有王智轩有20亩口粮地。妻子张成思在忙完自家农活后,就近给其他村民打工挣钱,锄草、间苗、收打瓜,什么农活都干。这样的日子,她坚持了12年。

  王智轩说,那时的日子真叫个苦呀,种的庄稼就勉强够填饱肚子的。他们两口子五六年都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一年四季穿的都是亲戚送的。

  对此,张成思补充说,反正农活都是脏活累活,不管男式的还是女式的,她都穿,别人笑话就笑话呗,自己没觉得有什么,一门心思地只想把日子过好,再苦再累也无所谓。

  靠地吃地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1997年秋,二轮土地承包后,王智轩一家三口,加上独生子女奖励的口粮地一共有70亩。

  从2008年开始,王智轩又承包了其他村民的50亩地,第一年就多挣了1.5万元。第二年,他每亩掏了400元,把120亩地全部安装了滴灌。

  尝到甜头的他,2013年又承包了150亩,总共种了270亩滴灌地,种玉米每年都有八九万元的纯收入。

  靠种地挣上钱的王智轩,2001年花了1万多元,买了一台小四轮拖拉机,除了干自家的农活外,还用小四轮给别的村民点播玉米,一年下来也有3000多元的收入。

  对种地,王智轩深有感触地说:“有钱的钱挣钱,没钱的人挣钱。”有了点小积蓄的王智轩,在2011年花了近5万元,购置了一台点播机,忙完自家的农活,还在外面挣钱。

  2017年,他又花了10多万元,新建了一座150平方米的库房,可以储存玉米300吨,等开春价格好的时候再出手,可以赚到5万元左右的差价。

  在种好地的同时,张成思利用2.5亩的院子,发展庭院经济,养了100多只土鸡,种了各种时令蔬菜,算下来也有万把块钱。

  幸福生活

  现如今,王智轩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儿子大学毕业后,干的公益性岗位,现在也上班了。前几年,他们先后花了40多万元买了套近百平方米的楼房。去年,又花了10多万元买了私家车。

  弹指一挥间。王智轩来塔城20多年了,从一无所有的打工仔,到安家落户成了农民;从靠力气吃饭,到用机械挣钱;从三间土房子,到二室一厅新楼房;从走路靠双脚,到用汽车代步……

  对此,低调谦虚的王智轩说,村里近些年变化确实大,特别是村里来了驻村工作队后,泥泞路变成了柏油路,井水变成了自来水,路灯也亮了,路两边也绿了。有这么好的政策,有这么好的条件,再过不上好日子就是怪事了。

  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华说:“王智轩两口子都是那种特别朴实、特别勤劳的人,他们的幸福生活,真是靠自己一点一点奋斗出来的。”

[责任编辑:翟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