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警老高的小喇叭“喊”了26年 喜欢面带微笑热心服务每一位乘客

2019年01月22日 09:21   来源:天山网

  姓名:高光伟

  年龄:56岁

  职业: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局乌铁公安处乘警支队北京大队一大队乘警长

  “我的梦”:每次在列车上面对的是不同的乘客,工作也是重复的、普通的,一样的宣传语一天要重复20—30次,我的梦想是让乘车的每位乘客“高高兴兴上车,平平安安回家”。新的一年,希望热心服务每位乘客,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不辜负乘客的信任。

  天山网讯(记者石丰森 通讯员杨佳闻摄影报道)“个人财物请您保管好”“喝水纸杯接半杯”……1月11日15时许,哈密开往乌鲁木齐的动车运行后,面带微笑的乘警高光伟拿起手中的喇叭,挨节车厢向乘客宣传安全知识,在这个岗位上他已工作了26年。除胸前的乘警牌,随身携带的小喇叭也成为了高光伟的一张名片。

  从腼腆硬背宣传词的小伙到自编顺口溜

  1993年,高光伟调到了乘警支队,在乌鲁木齐至北京列车上工作,主要负责维护列车秩序、确保列车安全、消防检查和解决旅客求助。2014年,新疆高铁运行后,他在乌鲁木齐至哈密的动车上工作,成为新疆第一代动车乘警。

  高光伟说,刚上车“下车厢”工作时,主要是跟着师傅学和观察,经过两个月的历练后开始独立工作。“用喇叭对乘客进行宣传、安全防范提醒是上车工作的规定程序,刚开始时,你让我对乘客说说可以,但让我用喇叭‘喊’我还有些腼腆。我也试图通过直接‘喊’对大家进行提醒,但乘客吵杂的声音盖住了我的声音,逼不得已用起了喇叭。”

  “列车上有规定的宣传语,开始我也是磕磕巴巴地背,时间长了,我觉得有些僵硬。如果用专业的术语,有些乘客可能会觉得不耐烦,不会去听,也听不懂。”高光伟介绍,平时没事,他便琢磨,想着如果自己是顾客,喜欢听什么样的内容。“我把规定的宣传语换成乘客都能听懂的大白话,还加上一些具体的例子,有时还会编点顺口溜。

  2014年5月前,高光伟一直在乌鲁木齐至北京列车上工作,他也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变迁,从最初烧煤的“绿皮车”、大列空调列车、快速列车、直达列车,到现在的动车。“我从业时还是烧煤的‘绿皮车’,当时乌鲁木齐至北京的车,时速最多60公里,要用70个小时,现在时速达到了160公里,时间仅为原来的一半。”高光伟说,现在动车的时速已达200公里。

  从业见证中国铁路变迁

  从业以来,高光伟发现,大家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携带的物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他说,最初是携带现金的乘客较多,后来是携带手提电脑,现在则携带的是手机等便携式移动装备。

  “乘客携带的东西不同,我们宣传防范的内容也会发生变化。”高光伟介绍,针对携带现金的旅客,他们是重点提醒要看管好财物,防止被盗;携带电脑的旅客则提醒他们休息时要把电脑放在头部里侧;手机等移动设备,则要放在卧铺里侧等等。

  现在在动车上工作,动车还未运行,高光伟便拿起喇叭在上车的通道处进行宣传,显得非常娴熟:“动车上禁止吸烟,卫生间也一样,吸烟会导致车辆减速停车,将会给予500—2000元罚款,还会进入失信名单。”

  粗略统计,高光伟一年中有近200天的时间在车上,一天在乌鲁木齐至哈密的车上要往返一个来回,同样的宣传语要重复20—30次。

  高光伟说,在列车上宣传时,有些乘客可能觉得自己反复提醒会烦,但为防止财物丢失、遗失,他只好厚着脸皮。“多提醒、叮嘱毕竟有好处,为引起乘客注意,宣传时我还会穿插平时遇到的一些例子。”

  “乘客坐车是为了享受服务,我们一定要热情,让乘客有个好心态,旅客求助的事情能解决尽量解决。”高光伟说,旅客找到自己是出于信任,不能辜负了乘客的信任。

  乌鲁木齐至哈密列车上,许多乘客乘坐几次后,也被这位面带微笑、热情服务的乘警所感染,双方成为了朋友。

  来自乌鲁木齐43岁的阿迪力·阿布里米提说,他从2014年动车刚开通时便乘坐乌鲁木齐至哈密的动车,感觉高警官服务态度特别好,高警官讲解时一直面带微笑,内容也通俗易懂,第一次乘车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高警官每次讲解特别认真、负责,不光讲安全防范,还热心为我们大家服务。”

  “这个警察挺热心的,我们下次还坐他的车 ”“就是那个大个子警察,挺负责的。”工作时,高光伟每天至少要走10公里的路,虽然累,但听到旅客的回答,高光伟觉得一切都值了。

[责任编辑:王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