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津县:打造“诗和远方” 谱写旅游富民新篇章

2019年01月24日 17:30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有着“童话边城”之称的布尔津,这个冬季以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借助冰雪旅游,让“冷资源”热起来,让冬季旅游火起来,使其成为拉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这些年,新疆阿勒泰地区以喀纳斯景区为龙头,把绵延千里的单个景区景点串联起来,形成全域布局、多级联动、一体化推进、全要素配套的阿勒泰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作为"净土喀纳斯 雪都阿勒泰"四区一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布尔津县全力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变聚为散、变行为住、变观为赏、变走为游”的原则,围绕“童话边城”发展定位,形成“大线连小线、小线连千家万户”的旅游富民线,各族农牧民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共享全域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农副产品变身旅游商品 让乡村游更有“布尔津味道”

  美食,向来是旅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临近年关,在第三届雾凇节“童话边城·布尔津味道”美食推介会上,一场美食争霸赛正在进行,由县域内各家餐馆、农家乐拿出看家本领,现场直接比拼,决出最能代表当地特色的美食,作为今后招揽食客的金字招牌。

  净空净水净土、气候宜居是布尔津绿色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这些年随着旅游业的大发展,围绕阿勒泰地区提出的“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目标,布尔津县着力打造阿勒泰地区重要的生态健康食品加工基地,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加快小浆果、籽仁、乳制品、肉食品等绿色优质产品研发,培育了小浆果、冷水鱼等一系列当地特色农副产品。此外,突出抓好“喀纳斯”品牌体系建设,加大绿色有机认证和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将当地优质农产品转化为游客喜爱的消费商品。

  同时,布尔津积极引导农业生产者加快适应从传统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角色转变”,农产品销售由过去的“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加速转变。很多农产品也是借助节庆的平台,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搭乘上“旅游列车”,很多农产品从“默默无闻”变成了“香饽饽”。

  “文旅融合绽芬芳” 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寻常山水不寻常。面对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新期待,布尔津立足“诗和远方”谋篇布局,以文强旅、文旅互动、共促共荣,开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作为新疆西北部的一座“童话边城”,布尔津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10540平方公里的版图上,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源远流长,中俄老码头风情园,草原石人哈萨克民族文化园、五彩滩等32处特色景区景点星罗棋布、交相辉映。

  为让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更加“璀璨夺目”,布尔津紧抓阿勒泰旅游大发展重大机遇,把文旅产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这里有“芳华岁月、回味乡愁”的金山书院,有“亲近自然、体验农事”的田园采摘,有“味道纯正、香甜可口”的农家宴……

  激活文化基因的布尔津旅游产业,其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更胜往昔,成为游客追逐体验“诗和远方”的归宿。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54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54亿元,分别增长39%和73%。沉甸甸的数据见证了布尔津文旅融合发展的成绩,更彰显了“美丽经济”的蝶变效应。

  1月22日,金山书院准备好了一场音乐沙龙,让喜爱文艺生活的游客们对这场音乐沙龙赞不绝口。

  “金山书院,这里不仅藏书丰富,到处飘散着书香气息,还可以在这里聆听新疆本土作家的讲座,通过讲座感悟背后的故事,还可以和文学好友一起参加诗会,这些都让我难以忘怀。可以说金山书院就是这座童话边城的文化会客厅。”福建游客阿茶徜徉在布尔津童话般的小城风光中,说起布尔津县金山书院兴致盎然。

  金山书院作为布尔津县重要的文化项目,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的小地标,更是一种文化的大情怀,用浓浓书香,涵养“书香边城”。

  不仅如此,布尔津的文旅融合体现在方方面面。走进县城里的文创店,剪纸、根雕、布偶等烙印地方文化符号的旅游纪念品异彩纷呈。在推进旅游发展的征程中,布尔津用文化点睛全域旅游,把文化元素植入游、购、娱、吃、住、行等旅游产业各个环节,凸显县域个性。

  “借雪”生金 以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在布尔津县70公里外的河谷林里,有这样一个小镇,镇里有4500户人家,村民依山而居,村舍错落有致分布在山坡上、沟谷里。

  这个小镇叫冲乎尔镇。到了冬季,位于盆地中的小镇降雪量大,积雪最深处可达一米半。走在并不宽敞的小路上,时常可见三三两两的哈萨克族牧民驾着马拉雪橇,驮着货物从身边经过。白雪皑皑下,成排牧民定居房错落有致,家家户户门前挂起彩色冰灯。

  在小镇对面河谷地带的白桦林间,没有封冻的布尔津河静静地流淌,河面上雾气弥漫,成片的雾凇景观让这个平静的小镇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这几年在乡镇的牵头组织下,各村发展起旅游业,成立了不同类型的旅游协会,利用“党支部+协会+村民”管理模式,将村民的房屋作为家访接待基地,为沿途游客提供徒步游、自驾游、马匹租赁、四季摄影等服务项目。

  “借雪”生金,村民们做起了旅游的生意。特色饮食、传统民俗、皑皑白雪、淳朴乡情,让游人流连忘返。

  这个冬天,村民阿尔什古丽·居马汗日子过得忙忙碌碌。除了参加村里举办的技能培训、她还要张罗自家的民宿生意。

  4年前阿尔什古丽一家从河谷林搬迁到合孜勒哈英村,一家五口的经济收入仅靠十几亩地和几头牲畜,生活负担重。自从去年开起“农家乐”,他家生活慢慢改善了。

  “我们这离著名的喀纳斯景区一百公里。前年在县政府的帮助下,我们镇成立了红叶林民俗家访旅游协会。游客住到我们农牧民家里,骑马、喝奶茶、品尝特色美食,感受不一样的生活。不少农牧民多了份旅游收入,我去年夏天旅游收入就有2万多元。”阿尔什古丽说。

  像阿尔什古丽一样参与到旅游业中的农牧民越来越多。他们有的为游客提供租马服务,有的组织乐队为游客表演节目,有的在景区售卖旅游产品……而各景区景点的宾馆酒店、广场夜市、旅游车队等,也吸纳了大量农牧民就业。

  这些年,为了加快农村旅游业发展,政府对村子进行了统一规划,乡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前年5月,村子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政府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免费发放“树苗、菜苗、鸡苗”。现在村子亮化、绿化、美化了,农牧民依托旅游发家致富的观念增强了,好的生态环境让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崔导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