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乡村大舞台好一派热闹景象

2019年02月11日 11:04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在乌鲁木齐县甘沟乡团结村,新疆燃气集团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联合开展了迎新春文艺汇演。图为村民艾力江自弹自唱歌曲《我的中国心》。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史传芝 贾梦妍 郭军鸽摄影报道)锣鼓喧天辞旧岁,歌舞升平迎新春。

  一场场“接地气”的联欢会、联谊会在各村举行,村委会会议室成了临时舞台,村民们或站或坐,歌舞、小品、写春联、送“福”字……村民演,村民看,台上台下互动,村里一派热闹场景。

  文化活动在各村精彩上演的背后,是乌鲁木齐乡村振兴的脉动。

  表演接地气 唤醒乡土记忆

  在米东区铁厂沟镇曙光上村迎新春文艺联欢会上,王秀芳一曲“花儿”赢得现场热烈的掌声。

  王秀芳是长山子镇马场湖村村民,是新疆“花儿”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获得自治区高级民间艺术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从1月15日到现在,我已经演了八场。”王秀芳说,长山子镇、柏杨河乡、曙光上村、曙光下村、大草滩村等乡镇、村举办联欢会、联谊会都会叫上她,有时间就去。

  新疆“ 花儿”是在内地“花儿”基础上,由各民族群众长期传唱,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歌。王秀芳的“花儿”歌词都是自己编写,唱身边人、身边事。

  “米东的山来米东的水,谁不说咱家乡美,稻米飘香鱼儿肥,丰收的美景惹人醉。长山子镇上坡连坡,阳光洒满心窝窝……”一曲接地气的“花儿”《家乡美景惹人醉》,让村民不断叫好。不只是曙光上村,各村的联欢会、联谊会都带着浓郁的地方气息,一些表现传统文化、风俗的节目在舞台上尽显魅力。

  达坂城区阿克苏乡迎新春联欢会上,乡里的各族农牧民走上舞台,或跳起黑走马,或弹起冬不拉。乡里热爱音乐的9名牧民组成的“博格达之子”乐队登台,让联欢会进入了一个高潮。

  该乐队成立八年多,成员走遍达坂城田间地头,唱的也都是自己的所见所闻。乐队创办者叶尔波力·哈里旦说,歌曲的词是自己写的,但曲多是儿时在牧场生活时学来的民歌,曲调朗朗上口,最终编排出来的歌很受欢迎。

  “原来我们自己身边的事儿也能写成歌,听起来很亲切。”从东沟乡赶来看节目的村民马斌说,他很喜欢这样的表演。

  翻看各村节目单,《欢聚一堂》《我们是一家人》《和谐新疆》《我的中国心》《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有歌颂生活变化的,有反映各民族情谊的,还有讲述身边故事的,传递着向上向善的价值导向。

  身边的舞台 呈现村民自信

  精彩不断、激情四射的一场场联欢会、联谊会,除了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更多的是村民当主角。

  曙光下村联谊会上,村民一起唱歌、跳舞,玩踩气球、击鼓传花等游戏。散场时,马桂花感觉意犹未尽。“热闹,这才有过节的感觉。”她说。

  乌鲁木齐县永丰镇下寺村举办了卡拉OK大赛,上到61岁的大爷大妈,下到7岁的小朋友,爱好唱歌的村民都报名参赛,唱响新时代农民美好幸福新生活,喜迎新春。

  甘沟乡团结村迎新春文艺汇演,让两百多人齐聚的村委会大院变成了村民自己的舞台:台上,歌曲、民族舞、冬不拉弹唱、萨克斯演奏;台下,村民有的打起节拍,有的干脆走上台加入其中,欢呼声、口哨声、打拍声……现场很是热闹。

  “现在日子过好了,村里文艺活动也越来越多,我们喜欢看,也愿意演。”村民赛力克·哈依沙一家三口演唱了歌曲《祖国母亲》。

  人气热起来,新春闹起来,文化活起来。联欢会、联谊会营造出新时代的乡村文化,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乡村迎春图。

  在家门口的舞台上,联欢会、联谊会仿佛成了村里的“文化嘉年华”:年轻人回来了,城里人返乡了,喜欢乡村生活的人赶来了。

  市民顾文博就带着家人在达坂城“凑了个热闹”。“我自驾来的,一进达坂城就感觉到浓浓的年味,社火表演我看了,文艺汇演我也看了,特别热闹,过年就应该这样。”顾文博说。

  村里联欢会、联谊会火热的背后,是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化自信,更是农村新的文化自觉。

  曙光上村村民多小丽和她的“多多”文艺队成员对于登台表演一点不胆怯。文艺队的村民基本每天都要聚一聚,唱歌、跳舞,村里有活动都会积极参加。

  “现在生活水平高了,啥都好了。我们自己心里高兴,出来唱一唱,跳一跳,把我们的幸福生活都唱出来。”多小丽说,除了能锻炼身体,还能在展现自身风貌的同时,带动更多人积极、健康地生活。

  王秀芳、“博格达之子”乐队因为多次到各村表演,成了当地“明星”。

  乡村的文艺活动,就像一根纽带,将文化、文明、新风尚紧紧串联在一起。把舞台搭到群众身边,把欢乐融入百姓心中,乌鲁木齐乡村文化正在“唱”出更多精彩。

[责任编辑:崔导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