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探访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

2019年02月10日 11:21   来源:中国网

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普氏野马。

  中国网2月10日讯(记者郭蕊)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位于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境内,距离乌鲁木齐130公里,面积约3万亩,承担着普氏野马拯救工程。普氏野马拯救工程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八个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拯救工程之一,也是新疆唯一的重引入工程。该中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人工饲养繁殖,努力发展普氏野马种群,认真总结放养和繁殖发展野马种群的经验,进行普氏野马野化研究试验,最终让普氏野马回归自然。

  2月2日,春节前夕,记者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来到研究中心。中心的高级工程师恩特·马克带领我们参观了他工作了20多年的研究中心。

野马中心高级工程师恩特•马克。

  据他介绍,中心从1985年起,先后从英国、美国、德国引进普氏野马24匹,同时制定了详尽的技术方案,从适应性饲养保种到栏养繁育扩群,从半散放到自然散放,再到自然生活的野生种群,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截至2018年中旬,研究中心实有普氏野马种群达413匹,其中野放普氏野马200匹。

  普氏野马引入后,先后经历了适应关、繁殖关、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子四代繁殖关,目前已经成功繁殖6代普氏野马,平均成活率在85%以上,居世界首位。2001年8月28日,中心首次向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放归27匹普氏野马,“野马还乡”计划终于实现了初步目标——野马归野。2003年野外繁殖也取得成功,之后,中心陆续向4个野放点放归15批次94匹普氏野马。通过对普氏野马野放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长期圈养的普氏野马已在野外顺利渡过了食物、水源、天敌防御等生存关,在野生性状恢复、繁殖、营养、家族构成、种群结构、环境质量、生存状态、越冬和防御敌害等方面达到预期目标,表现出良好的生态、行为和营养学方面的适应性,野放试验取得了探索性的成功。

  为了不断提高遗传多样性,2006年中心从德国引进6匹普氏野马公马,进行种群互换。中心还将与蒙古国共同举办野马交流研讨会,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使普氏野马繁育和野放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恩特·马克讲起工作来滔滔不绝,说话间,他还不时给马添几把草料。说到自己,他说,他主要负责普氏野马的疫源疫病防治工作。这个春节他将在研究中心和他心爱的普氏野马一起度过。他从小就喜欢动物,在山里捡到小动物就会带回家里饲养。考大学时,他选择了动物医学专业。他是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是游牧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他的爸爸是牧民。毕业后到野马中心工作,也是因为哈萨克族对马的热爱。刚来工作时,这里条件十分艰苦,野马中心处于戈壁荒漠上,没有树,没有电,更没有网络。

  现在中心已经世界闻名,它已经发展为世界第二大、亚洲第一大普氏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这样的成就,来源于国家对生态保护的高度重视,也来源于像恩特·马克这样一批批工作者的默默奉献。

[责任编辑:赵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