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漫笔】新年俗是时代变迁的缩影

2019年02月14日 10:31   来源:新疆日报

  细观这个春节的新年俗,能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强盛、百姓生活的富足、社会文明进程的加快,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回首春节假日期间,除了电视春晚的精彩纷呈、家人团圆的欢乐喜庆、家宴餐桌上的精致丰盛、夜空中的璀璨礼花,还有更多不同以往的新年俗,带着新时代新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

  经中国旅游研究院综合测算,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海内外900多个地方成为中国游客的春节旅游目的地。旅游过大年正成为新的风尚,在新疆也是如此。2月4日至10日,全疆共接待游客301.17万人次,同比增长71.33%。2月4日至9日,新疆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接待游客人数突破8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00%。

  春节假期的旅游大都是举家出游,追求的是舒适和自在。以前,春节的团圆一定是在家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唠家常、叙亲情。那时候,人们大多囊中羞涩,能去外地过年的,属凤毛麟角。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2.8倍。收入高了、荷包鼓了,旅游成了寻常百姓家的寻常事。现在,旅游过大年已逐渐成为新年俗。利用春节假期,一家人共同出游,体验美景、品尝美食、开阔眼界,在相互的陪伴中沟通心灵、传递爱意,感受天伦之乐,让亲情更浓。从家里到家外,场景变了,世界大了,风景更美了,团圆的内涵更丰富了。

  大年初一,北京故宫接待游客8万人次。自治区博物馆也是游客如织。阿克苏博物馆举办春节年俗文化展,吸引了各族群众。在全国各地,过年逛博物馆正成为新年俗。笔者是60后,记忆中以前过春节,最重要的活动皆是和吃穿紧密关联的。那时,日常物资匮乏,就盼着过年能吃顿肉、穿件新衣服;过年,一家人围着炉子、围着饭桌,吃得香了,年就过好了。现在,百姓的餐桌天天美食,买新衣更不必等到过大年。物质需求在日常就已被充分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便上升为春节的刚需。

  这个春节,与餐厅、超市同样红火的是文化消费场所。以前,过年几天都离不开餐桌,现在举家逛庙会、看电影、参观博物馆、到书店选新书、到美术馆欣赏名家字画……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放松身心、开阔眼界、学习新知识,为春节后的工作生活积蓄能量。从吃饱穿暖到追求精神享受,年俗的改变正是生活品质提升的缩影。

  今年春节,许多人感觉到空气中的鞭炮味淡了,小区里比往年干净许多。在笔者居住的小区,专门划出了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春节期间,满地红泥炮灰的景象不见了。日前,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消息:由于今年各地普遍加强烟花爆竹禁放限放管理,今年春节期间城市空气质量同比普遍好转。

  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让燃放烟花爆竹的古老年俗正在淡出我们的生活。烟花爆竹固然能营造热闹喜庆的氛围,但产生的空气污染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于是注重环保的绿色春节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其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已营造出十足年味,烟花爆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从春节购物清单上删除了。

  年俗总是随时代而变,春节习俗正是时代变迁的缩影。细观这个春节的新年俗,能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强盛、百姓生活的富足、社会文明进程的加快,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