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科幻世界里不能缺少中国表达

2019年02月14日 10:31   来源:新疆日报

  科幻的世界里,不能缺少中国表达。别人讲的故事不是不好,却仿佛总隔着一层,只有那些我们熟悉的生活、惯用的语言才更能引发共鸣。

  电影《流浪地球》在春节期间不仅赢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更是在各类媒体上引发热议,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没错,在高达数百亿的中国电影市场上,科幻片往往是国外影片占重头,这部从拍摄到后期制作基本都由中国人来完成的科幻电影能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也难怪网友们都赞同“中国的科幻电影开启了壮丽的航程”。由中国人来讲述中国人“脑洞大开”走向宇宙的故事,才是本片吸引人的核心所在。

  国外尤其是好莱坞的电影工业相对已经很成熟了,特别是科幻大片,无论场面效果还是故事套路,很多都比《流浪地球》强。可是,中国的电影人和观众也想在宇宙中看到自己的形象。近年来,随着国力不断提高,我国航空航天技术一再取得令人鼓舞的新突破,比如2019年伊始,嫦娥四号完成登陆月球背面,并拍下了第一张月球背面全景图。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普通人有了仰望星空的物质基础和精神需求;而国家科学技术的突破则让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的品质有了信心和期待。据报道,该电影的导演曾邀请中科院的科学家们来确定影片中的世界观,这是对影片的负责,也是对观众的尊重,科幻片本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而我们现在有了这样的基础。

  科幻片往往是在无尽的想象和探索中寻求着人类生存的终极哲学问题。整个影片的背景都是在中国式哲学观下构建起来的。片中灾难的起源,不是你争我斗,也不是意外事件,而是无情的宇宙规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们对自然规律的残酷性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是还有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鼓舞着我们遇到困难要靠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解决,即使自己解决不了,也要像愚公那样乐观地相信“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个人虽然渺小,但是千千万万的个人,必定能汇聚起强大的力量。

  科幻的世界里,不能缺少中国表达。别人讲的故事不是不好,却仿佛总隔着一层,只有那些我们熟悉的生活、惯用的语言才更能引发共鸣。这部影片以中国人的角度来讲故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始终贯穿在剧情中,影片仿佛只是展示了一个宏大背景下的中国视角,并且由此可以窥见人类自己拯救自己的全貌。

  中国式的太空浪漫,不仅仅是指着银河能讲出牛郎织女的故事,看见月亮会想起嫦娥奔月的传说,更是给月球探测器起名为“嫦娥”,把太空中的中继卫星命名为“鹊桥”。在面向星辰大海的征程中,我们要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张蓓)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