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14日 13:05 来源:昌吉日报
天山网讯(通讯员徐奕报道)2018年,昌吉市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把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培育作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有效载体,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帮助合作社做大做强,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订单式生产经营和输入式务工就业,合作社成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之一,有效促进了农牧民增收致富。
抱团发展提档“升级路”
2月2日,昌吉市大西渠镇玉堂村齐鑫葡萄保鲜合作社里,工人们正忙着把一筐筐葡萄装上冷藏车,这批葡萄将运到深圳口岸,出口马来西亚。当地种植户依托合作社的平台巧打时间差,实现了增收。
“我家种了20亩葡萄,今年又加入了合作社,除葡萄采摘季销售一部分,剩下的葡萄都放到合作社保鲜库,由合作社打时间差统一销往内地,还出口国外,我们社员根本不用愁销路,收入也增加了不少。”齐鑫葡萄保鲜合作社社员撒石花高兴地说。
昌吉市人民法院驻玉堂村“访惠聚”工作队进驻后,积极探索建立“支部+合作社+农户”新型产业经营模式,先后成立以党员带头、致富能手和种植户积极参与的葡萄专业合作社5家。支持合作社进行葡萄的贮藏保鲜和反季销售,形成“合作社+贮藏保鲜+统一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有效提高了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为种植户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引进“留树保鲜”技术,通过延长葡萄挂果期,巧打时间差,将成熟葡萄留果至春节前后采摘,每公斤销售单价比正常采摘季提高了15—20元。
现如今,玉堂村从庭院经济到整村推进鲜食葡萄产业化发展,葡萄种植面积扩大到6000亩,年储存葡萄10000吨,建成留树葡萄保鲜大棚33座,葡萄保鲜库103座。玉堂村的葡萄不仅销往福建、四川、广东等地,还销售到泰国、越南等国外市场,给农户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就地转移拓宽“致富路”
近日,笔者来到昌吉市阿什里乡胡阿根村新海龙肉牛养殖合作社,员工海努拉夫妇俩正忙着喂牛。
海努拉夫妇是胡阿根村的村民,以前靠养羊为生,由于缺乏资金,养殖规模小,辛苦一年的收入在3万元左右。今年,在兵团第六师驻胡阿根村“访惠聚”工作队的帮助下,成为村上新海龙肉牛养殖合作社的饲养员,每月有了固定的工资收入,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我们两口子在合作社上班,负责喂养400头肉牛,每月能收入8500元,一年下来赚10万元左右。关键是离家很近,照顾老人和孩子特别方便,真的很感谢工作队!”海努拉高兴地说。
新海龙肉牛养殖合作社年出栏肉牛5000头左右,年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实现利润500万元。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也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增收,合作社有员工18人,基本上都是村上的村民,一年的劳务费用大概在110万元左右。胡阿根村除了新海龙肉牛养殖合作社以外,还有合然养殖合作社和新瑞肉牛养殖合作社,年出栏肉牛6000多头。
兵团第六师驻胡阿根村“访惠聚”工作队进驻该村后,依托辖区3家肉牛养殖合作社,积极牵线搭桥,为合作社输送村民30多人,从事肉牛饲养、保安等工作,不仅实现了村民转移就业稳定增收,还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加收入8万元。
科技帮扶铺就“增收路”
近日,在昌吉市大西渠镇幸福村汇浓养殖专业合作社里,昌吉市科技局驻幸福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冶胜军,一边查看圈舍里肉牛的生长情况,一边抓起一把草料给社员们讲起了肉牛饲草料喂养和疾病预防的科学方法。
汇浓养殖专业合作社占地面积70亩,以饲养牛羊为主,在工作队的帮助下,目前已拥有肉牛400头,肉羊300只,社员50多人,年产值达到100万元,社员户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工作队到我们村两年来,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科学的养殖技术,对我们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合作社理事长马智忠说。
昌吉市科技局驻幸福村“访惠聚”工作队进驻后,发挥自身优势,依托辖区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工作队+合作社+村民”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村民加入专业合作社发展养殖业,定期开展科学养殖技术培训,为村民拓宽致富门路。与此同时,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在村里修建了科普文化长廊、凉亭,配置了体育器材等休闲健身设施,使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冶胜军说:“我们会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契机,立足幸福村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实施科技帮扶,增强村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
2018年,昌吉市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87万元,加大对合作社的项目资金支持,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全市已建立专业合作社154家,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服务业等领域,成立7家脱贫互助合作社,预计年收入达6500万元,安排低收入人群实现就业156人,使他们的年收入同比增加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