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纵深】新职业新风扑面 年轻人追赶梦想

2019年02月26日 10:19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新媒体主播通过发布新疆美景美食、风土人情和邻里乡情等,传播新疆正能量,拥有庞大的粉丝群。

  无人机操作师从事航拍、救援、植保、森林防护等工作,可谓“武功高强”。

  农业职业经理人提供农业生产组织、设备作业、技术支持、产品加工与销售等全方位托管式服务,是我区发展智慧农业的带头人。

  新疆日报讯(记者刘静 王臻摄影报道)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在天山南北,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把工作与兴趣爱好相结合,在新职业的舞台上追逐梦想。近日,记者走近新媒体主播、无人机操作师、农业经理人3个新职业群体,了解新职业带给他们的新体验。

  2月19日,新媒体主播尼卡尔·尼加提(左)在录音棚录音。

  新媒体主播传播新疆正能量

  2月19日,元宵佳节,一条暖心小视频在抖音、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走红。视频中,主播把邀请函送给乌鲁木齐市的环卫工人、快递小哥、保安师傅等节日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劳动者,邀请他们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大餐。

  视频从“至味新疆”自媒体号发布,这个号在抖音拥有54万粉丝,以推荐新疆特色美食出名,主播叫尼卡尔·尼加提,是“妥妥的”高颜值网红。“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场公益活动,能让辛苦的人们感受到开心与放松。”尼卡尔说。

  截至2月21日15时,这条视频仅在抖音平台上的浏览量就已超过40万,获得1.1万名网友点赞。

  这已经不是“至味新疆”第一次做公益了。2018年12月的第一次公益活动为尼卡尔带来了334万的点赞量,奠定了尼卡尔的网红地位。

  “吃个饭也能赚钱?”“至味新疆”成立之初,有人质疑。

  但对“吃货宝宝”来说,还有什么比美食更值得推荐的呢?在短视频中,尼卡尔对着馕、烤肉、烤包子、抓饭、拌面等地道新疆美食大快朵颐,隔着屏幕让人垂涎欲滴。

  “我从小就是个吃货,喜欢在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找寻特色餐厅,现在借助新媒体平台,向网友推荐既好吃又有特色的餐馆,通过这种方式来传播我们新疆的美食文化。”尼卡尔说。尼卡尔推荐过一家烤肉店,视频发布后,这家店的日营业额从2000元飙升至9000元。

  在我区,像尼卡尔一样的新媒体主播还有很多,如“乌鲁木齐劳道姐姐”“居丽夫妇”“石榴熟了”等,他们通过发布新疆美景美食、风土人情和邻里乡情等,传播新疆正能量,获得网友喜爱,拥有庞大的粉丝群。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推广新疆美食,让越来越多的网友爱上新疆。”尼卡尔告诉记者。

  2月20日,在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航巡中心,陈辉(左)与工作人员在交流业务。

  无人机操控师视野开阔天地宽

  2014年,四旋翼轻型无人机在我区出现,如今,从事无人机驾驶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进行航拍、救援、植保、森林防护等工作,可谓“武功高强”。

  在国网新疆电力行业也有一群玩无人机的年轻人,他们利用无人机进行输电线路巡检作业。去年9月,他们在国网内率先成立了省级航巡中心——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航巡中心。

  在进行输电线路常规巡检时,往往要靠人力攀爬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高压线塔基上,对塔基及线路进行人工排查,耗时耗力,工作效率低。为了提高巡视质量和效率,从2015年起,国网新疆电力就尝试利用无人机进行巡检。

  在航巡中心展示大厅里陈列着多旋翼、固定翼等不同类型的无人机10余架。航巡中心主任陈先勇介绍,2016年,公司成立了无人机巡检班组,利用多旋翼无人机开展杆塔精细化巡检和故障点查找,利用固定翼无人机开展廊道隐患排查、洪汛期隐患和违章建筑排查,配合带电作业。

  28岁的陈辉在进入无人机巡检班组之前,从事传统巡检作业,常常登塔、爬杆、走线。“以前在山区巡检时,爬到山上要两个小时,巡视之后还需要两个小时下山。现在我操控无人机飞上去,只需20分钟即可完成一次巡检任务。”陈辉说。

  目前,新疆电力共有138人取得无人机操控师资格,他们大多数是90后,这群年轻人还计划将新技术拓展到激光扫描、三维建模、红外测温、高空清除异物等业务。

  在昌吉市,由于植保经验丰富、技术精湛,1994年出生的吴泽已经在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疆慧尔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任农业服务部部长一职。

  我区发展节水型农业,植保无人机应用市场广阔。近两年,我区开始大规模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农药的喷洒作业。而吴泽早在2015年就看到了这个趋势,成立植保团队,在南北疆进行植保作业。

  以棉花为例,以往靠机械牵引的方式进行人力农药喷洒,一趟下来,一亩地会损伤10公斤至15公斤的棉花,还容易造成病虫害交叉感染。“植保无人机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比传统喷洒节约用水量90%,节约农药使用量30%。”吴泽说。

  2月21日,农业职业经理人李绍清(前左一)在慧尔农业实验基地给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讲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农业职业经理人推广智慧农业

  李绍清,身高一米八,走起路来虎虎生风。问起职业,他自豪地说:“农民!”一年里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田间地头忙碌着,其实,他是个农业职业经理人。

  随着土地流转制度的不断完善,农民合作社的建立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的逐步提高,近年,农业职业经理人这个新职业开始在我区出现。他们有设备、有技术、懂管理,是我区发展智慧农业的带头人。

  石河子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的李绍清最擅长的就是植保、病虫害防治与栽培技术。2017年,李绍清在北京农科院、浙江大学等地参加了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课程,并于2017年底通过考试,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开始了农业职业经理人生涯。

  李绍清所在的我区一家高新农企自主研发了智能化施肥系统,通过建立液体肥生产基地、配肥站、智能施肥设备,为应用的每一块土地建立“身份证”,农作物种植每一个节点的信息都传送到后台数据库,使技术人员对每一块土地的种植情况一目了然,保证了农作物的精准科学生长。

  以这个系统为切入点,李绍清和昌吉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的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合作,发展自动化、信息化的智慧农业。在此基础上,为用户提供经营管理服务,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组织、设备作业、技术支持、产品加工与销售等全方位托管式服务。此外,他还开设讲座,为农民授课。

  多年的专业知识与经验积累使李绍清得到了农户的认可。他指导农户的农作物平均增产幅度都在10%—15%之间。以棉花为例,30%的农户棉花亩产达到了500公斤以上,最低亩产量都在400公斤以上。

  “我区有许多农民合作社,但是缺技术和管理,特别需要专业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来经营,农业职业经理人大有市场。”李绍清说。

    

[责任编辑:王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