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39名演员25天演出104场

足迹遍布疏勒县、岳普湖县104个村,每天至少演出4场

2019年02月27日 12:57   来源:天山网

  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的演员们在表演杂技。

  天山网讯(记者王晶晶摄影报道)2月23日,喀什地区岳普湖县阿拉甫乡依来克博依村的礼堂里,两次加演节目后,39名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的青少年演员,结束了他们为期25天的104场演出。

  2019年,新年伊始,39位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青年队的演员,踏上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之路。25天来,演员们的足迹遍布疏勒县、岳普湖县的104个村。无论除夕还是元宵节,他们不曾停下脚步,每天至少演出4场。

  “看到老乡们惊喜的笑脸,听到他们热情的掌声,心里满是获得感。”2月23日,演员赛尔达·苏来曼在电话里告诉记者,这次演出中,他表演弹球、蹬人等节目。

  据了解,此次演出的演员们都毕业于上海市马戏学校新疆班,2010年,他们从全疆各地被选拔出来送往上海学习。经过7年的刻苦训练,他们学成归来,成为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演员。这次演出的学员中,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的21岁。

  一次次赞叹后的满足

  每场演出都会在杂技《江南雨——蹬伞》中拉开帷幕,杂技演员蹬着纸伞伞面边缘,伞在演员的脚掌上下翻飞,随着音乐从舒缓到激昂,蹬伞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之后,抖空竹、弹球、高车踢碗、蹬鼓、蹬人、转毯、花棍等一系列杂技节目逐一亮相。几乎每表演一个节目,现场的观众就会发出惊叹声,“每个节目都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最后都能听到大家惊讶赞叹的声音。”20岁的杂技演员潘佳琦说。

  这并不是潘佳琦第一次下乡演出。这次演出,他除了蹬伞和滑稽表演、三人技巧表演之外,还承担着主持人的工作。“和老乡们沟通起来越来越顺畅了,我抖的‘包袱’,他们都能接得住。”他说。

  一场场艰辛的磨练

  25天来,杂技演员们每天早晨9点半出发,常常回到宾馆已经是晚上8点,每天至少转场一次。此次演出中,最重的道具是40个25公斤的铁球,用于表演走软绳时固定绳索,每次演出,演员们都要搬上搬下。“特别重,但习惯了,而且这个节目每次都可以获得很多掌声。”潘佳琦说。

  演出期间,是南疆最冷的时候。“杂技演出必须穿得很轻薄,他们换好衣服后,就不停做热身运动,但还是有很多孩子冻感冒了。”领队阿不都卡迪尔·吾甫尔说。

  2月中旬的一次演出,表演完弹球节目后,赛尔达·苏来曼的胳膊扭伤了,他说:“回到宾馆赶紧热敷,再贴上止疼药膏,第二天继续上台。”在他看来,每一次上台锻炼的机会都值得珍惜。

  春节期间,大家依旧在演出。除夕夜,演出结束后,全体演员热热闹闹吃了顿团圆饭。回到房间后,每个人都给家人打了电话。“他们都还是孩子,外出想家在所难免,不过他们都很乐观,都说在村子里演出更有成就感。”领队阿不都卡迪尔说。

  一块馕带来的感动

  “给乡亲们演出,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动和力量。”赛尔达·苏来曼说。2月中旬的一次演出中,因为失误,他没能完成一个重要的动作。演出后,他很失落。一位老奶奶专门找到了他,拿出一块馕塞给他。“奶奶说了很多表扬我的话,最后告诉我不要因为那一点失误就不高兴。这事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他说。

  采访中,很多队员说,最让他们有成就感的是,很多村民带着孩子来问,怎样才能让他们的孩子也能学杂技。“如果因为我们,更多的家长支持孩子学杂技,那真是一件太好的事了。”演员努尔孜亚说。

  依来克博依村的演出结束后,知道他们要回乌鲁木齐了,周围几个村子的村民来送行,车启动了,村民们也不愿离去,隔着车窗不停挥手。“我们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下基层演出了。”回想着离别的一幕,努尔孜亚红了眼眶,眼神里却满是憧憬。

[责任编辑:王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