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总书记报告——天山南北新变化】

乌什县前进镇托万克麦盖提村:慧眼找准脱贫路 乡村处处是新景

2019年02月28日 09:29   来源:新疆日报

  要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向农牧区、边境地区、特困人群倾斜,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扶到家。 ——习近平

  新疆日报讯(记者陈蔷薇报道)听说记者要去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前进镇托万克麦盖提村采访,不少乌什县人用“惊讶”“震撼”来形容这个村的变化。“托万克麦盖提村是我们县远近闻名的‘黑木耳村’,这两年变化尤其大。村子找准发展方向,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加大培训等方式实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国人大代表、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库尔班 · 尼亚孜对记者说。

  2月18日,在托万克麦盖提村去年建成的菌棒加工厂二期全自动化生产线上,村民杰力力 · 托合提戴着口罩,穿着蓝色工作服,正在整理菌棒。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菌棒,正是托万克麦盖提村脱贫致富的“法宝”。

  “要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向农牧区、边境地区、特困人群倾斜,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扶到家。”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这一要求以来,我区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压实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以实际行动落实总书记的要求。托万克麦盖提村这个昔日的建档立卡贫困村,依托黑木耳产业发展,摘掉了贫困村帽子。

  找准产业促脱贫

  “引进林下黑木耳种植项目,让它成为全村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

  托万克麦盖提村人均耕地4.9亩,但因种植结构单一、土壤盐碱大等原因,粮食作物收成不好,林果品质不高,村民增收存在困难。

  图妮萨罕 · 居麦是个勤快人,丈夫去世后,图妮萨罕靠打零工、种地,拉扯着3个孩子长大。可种地一年收入还不到8000元。眼瞅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家里开销越来越大,图妮萨罕愁得睡不好觉。

  村干部们也在发愁,总书记提出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怎么跟全国同步实现这个目标?村民的脱贫路在哪里?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会同农业、水利等部门,一起寻找突破口。

  经过调研,终于找到了出路:托万克麦盖提村气候凉爽、水资源丰富、林果种植面积不小,非常适合林下食用菌种植。

  “我们决定引进林下黑木耳种植项目,让它成为全村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总领队,驻托万克麦盖提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科琼说。

  2017年试点种植成功后,图妮萨罕等65户贫困户成为村里第一批黑木耳种植户。

  记者在图妮萨罕家的院子里看到,树下4个覆盖着塑料薄膜的大棚就是黑木耳的“家”,占地不到1亩,但去年给图妮萨罕带来1.2万元收入。数着厚厚一叠钞票,图妮萨罕笑开了花。

  挣钱顾家两不误

  “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从根本上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在白墙灰瓦的黑木耳精准扶贫产业孵化园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生产。一进到这里就闻到一股果木发酵的清香,这是核桃树枝被粉碎后的香味。

  这些粉末将被加工成菌棒。工人们正开足马力生产,为3月底的菌棒销售做准备。这条自动化生产线可日产菌棒2万个。

  杰力力是村里第一批跟着浙江黑木耳种植农民技术专家学习技术的村民。现在杰力力不仅自己家种植了木耳,还在工厂实现了就业,并因技术好被聘为技术员。

  杰力力家里有16亩地,除了种植小麦、玉米外,还种了6亩核桃。去年,村里成立了乌什县燕山情黑木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杰力力积极报名,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现在在村里就能实现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杰力力乐呵呵地说。现在,他每天骑着电瓶车只需10分钟,就能到工厂上班。再一算收入账,更是让他笑得合不拢嘴:2018年,在菌棒厂就业每月工资近3000元,自家黑木耳卖了1.3万元,给黑木耳种植户搭建拱棚挣了1500元,3吨核桃枝卖给合作社还收入500元。依托黑木耳种植,他一年收入5万多元。

  去年,乌什县燕山情黑木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七村黑木耳”品牌,并通过绿色有机认证。从农民手中收购的5吨黑木耳销售一空,有些卖到了福建、广东等地,深受客户欢迎。

  “南疆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给牛羊的做法,通过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就业,从根本上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李科琼说。

  扶智扶志鼓干劲

  “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走在托万克麦盖提村,映入眼帘的是四通八达的柏油路、红墙黑瓦的新校园、集中连片的安居富民房、功能齐全的便民巴扎,崭新的面貌让人难以相信这是在农村。

  李科琼笑呵呵地说,总书记说要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我们村落实得特别好。现在村里没有闲人,大家都在忙着学习或者工作。

  在去年底新建成的衢州团结新村前,一排挂着电焊、驾驶、手工制作、舞蹈等牌子的培训室内坐满了前来参加培训的村民。在阿吉然木 · 艾买提的“面点培训室”里,一些年轻女性穿着白色的厨师服,正在跟阿吉然木学习制作糕点。这个培训室既是教室也是店铺,销售各种糕点,还卖凉皮,一个月有5000多元收入。

  赛麦图 · 图尔荪铆足劲认真学习黑木耳种植技术。因车祸,赛麦图在家休养了一年多,看着村民因为种植黑木耳平均增收上万元,他急得不得了。“通过村里组织的集中培训,我学到了黑木耳种植技术,看到了脱贫增收的希望。”赛麦图说。

  村里的便民巴扎有一个爱心超市,在这里买东西用的是爱心积分。工作队制定实施积分制管理办法,鼓励村民参与村里公益活动获得“爱心积分”。这个方法获得村民的一致好评,大家比学赶超,热心参与村里的活动。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集体的凝聚力大大增强。

  “我们满怀信心向总书记报告,我们村在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托万克麦盖提村党支部书记艾力 · 吾普尔说。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