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见闻】各地农民早春时节谋发展

2019年03月05日 10:38   来源:新疆日报

  今年,新疆和田地区力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00名以上,培养农村实用人才500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300名,以带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中,“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已成为新疆农村推进产业振兴中的重要组合。

  近年来,新疆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流转。

  新疆日报讯(记者张治立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时值早春,天山南北不少农民已撸起袖子,谋划春暖花开时如何播下希望的种子。

  学用科技 放飞致富梦想

  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达玛沟乡古勒铁日干村村民麦麦提敏 · 图尔逊是一名热衷于学科技、用科技的现代青年农场主。

  从2005年种植3亩红枣到现在种植300亩红枣,麦麦提敏的收获里少不了科技的力量。这些年来,村里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他一节课都没有落下。春节前,借来乌鲁木齐市开会的机会,他把实践中遇到的几个农业技术问题又梳理了一遍,向约好的自治区农技专家请教。“趁现在还没进入农忙,我要通过参加培训和外出观摩等方式,抓住一切学习机会,掌握红枣科学种植管理技术。”2月28日,麦麦提敏对记者说。

  麦麦提敏还告诉记者,古勒铁日干村人均耕地只有1.5亩,以前只种传统农作物,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近年来,古勒铁日干村村民依靠党的好政策,大力发展林果业,实现了持续增收。同时,村里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村民的增收渠道拓宽了,收入增加了。

  记者了解到,今年,和田地区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00名以上,培养农村实用人才500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300名,以带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精细生产 产品价格更高

  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中,“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已成为新疆农村推进产业振兴中的重要组合。

  2018年,福海县阔克阿尕什乡也斯克库木村村民靠枸杞种植、牛羊育肥和发展旅游业实现增收,人均纯收入突破1.5万元。

  “还是这个村,还是这些地,和以前相比,我们的生活更有奔头了,大家在家门口就有事干,都有钱赚。”2月9日,也斯克库木村枸杞种植带头人魏国防说。

  2017年,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魏国防等部分村民开始尝试种植枸杞,并取得了成功。后来,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引导、帮助下,他们成立合作社,上马枸杞精深加工项目,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

  2018年,也斯克库木村及周边乡村枸杞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到4000余亩,产品远销疆内外。以前粗放式生产,每公斤枸杞卖三四十元,现在精细化生产、包装精美、多渠道销售,每公斤枸杞卖到八九十元,这让魏国防有了今年成立企业、做大品牌、壮大产业的想法。

  眼下,阿勒泰地区冰天雪地,但像魏国防这样产业发展有目标、增收致富有门路的农民,已经在合作社会议室、实验田里忙碌了起来。

  流转土地 带动更多人致富

  近年来,新疆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流转。

  春节期间,沙雅县大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互相拜年时,讨论的却是整修农机具、加工滴灌带、筛选种子、补齐肥料、测量土地等迫在眉睫的工作。

  “加入合作社的农民,已经从最初的几人增加到现在的40多人,合作社的农机数量也从最初的几台增加到现在的30余台,还不断有农民把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大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占明说。

  马占明和哥哥马占英、好友鲜新明等原来都是村里的棉花种植大户,他们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于2017年底成立合作社,带动更多农民拓宽致富路。

  “春耕时,我们用自带升降和折叠犁耙的大马力拖拉机耕地,用加装GPS设备的播种机播种棉花;夏天,我们用农用无人机喷洒农药;秋天,我们用大型采棉机采收棉花……”马占明的言语之中透着自豪。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