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最美家庭”弘扬时代新风

2019年03月08日 12:43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史漓莎 宋建华 郭军鸽 史传芝 牟敏 唐红梅 盖煜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和谐,关乎家庭成员福祉,也关乎社会文明进步。2014年乌鲁木齐市启动“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各级妇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持续引导广大家庭培育优良家风,促进家庭文明,推动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常态化深入开展。

  今天,是第109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记者分别采访了多个“最美家庭”,与大家分享良好家风,聆听幸福故事。

  做党的好儿女

  市公安局沙依巴克区分局长江路派出所教导员黄晶和自治区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黄凤是夫妻俩,来自不同行业的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一家人对待工作认真积极、家庭和谐幸福,先后被评为市级、自治区级和全国最美家庭。

  “辖区有火车南站和21个批发市场,人流量较大,大到贵重物品失窃等案件,小到邻里纠纷、家中停电等生活琐事,都需要我们帮忙处理。”黄晶说,他在长江路派出所工作的9年间,件件事都要和居民打交道,做好为民服务工作非常重要。为了服务群众,黄晶常常加班,照顾家庭黄凤就要多分担些。她经常会带着晚饭和换洗衣物到派出所陪伴他。

  “党员干部对待工作更应有奉献精神,我非常理解,并且无条件支持。”黄凤说,自己也是一名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她应当是丈夫最坚强的后盾,处理好家庭关系,让他全心全意做好群众工作。

  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这两天,在米东区长山子镇马场湖村,村民王秀芳忙着带领“花儿小院”歌唱团,排练自己创作的新时代新疆“花儿”。

  排练时,总会有一个50多岁的男子忙前跑后。“这是我爱人马士民,是花儿小院的后勤队长,也是花儿小院团队的管家。”王秀芳笑着介绍说。

  今年55岁的王秀芳去年5月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成为了新疆“花儿”的第二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王秀芳说,自己能在唱“花儿”的路上一直走下来,家人的支持最关键。

  20年前,王秀芳师从新疆“花儿”第一位国家级传承人、回族花儿歌手韩生元学习,对于一个农村妇女来说,最大的压力在家庭。马士民说,王秀芳唱“花儿”,照顾不了家庭,也没有收入,刚开始不太理解,可看着她很执着、也发自内心喜欢“花儿”,自己慢慢也开始支持她了。

  2013年3月,王秀芳腾出自己家的一间屋子,办起了“花儿”少儿培训班。为了能让孩子来学“花儿”,她为每一个来学习的小孩每人每月发50元。村民都不理解,但马士民却一直支持王秀芳。

  “她喜欢干就干吧,咱不支持她谁支持。”这是马士民一直挂在嘴边的话。

  由于家庭和睦,王秀芳和她的家庭先后荣获自治区级、市级最美家庭等荣誉。

  和王秀芳一样,米东区古牧地镇团结村,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刺绣传承人马清洁能干出一番事业也全靠家人的支持。

  一枚银针,一个个线团,在马清洁的手里,成了旗袍上的牡丹花,成了秀禾服上的凤凰,成了画框里的梅兰竹菊……

  马清洁现在有了自己的公司。虽然有大量工作,但她每天依然腾出时间完成刺绣作品。她还免费教村上和周边前来学习的妇女。

  马清洁说,她能专心做刺绣,多亏了家人的支持。22岁的儿子李德明从小就看着妈妈刺绣,现在也在她的公司帮忙,除了财务工作还帮她做推广。婆婆知道马清洁忙,经常主动来帮助马清洁做饭、照顾家里,让马清洁能够专心刺绣。

  “家人这么支持,我更要加油,和姐妹们一起绣出美好未来。”马清洁说。

  做民族团结的守护者

  37岁的凯撒尔·刘又叫刘道培,家住幸福路片区管委会北三巷社区。他与母亲丁朝霞的缘分要从37年前说起。

  丁朝霞记得1982年8月28日的情景。满屋子人围着一个啼哭的婴儿,任凭谁逗都大哭不止,唯有丁朝霞抱起的那一刻,孩子停止了哭泣。这一抱起,便舍不得放下。结婚才半年的丁朝霞征得丈夫同意后,收养了这个孩子,但得到的噩耗却是孩子身患先天智力障碍和癫痫。

  周围人不止一次劝丁朝霞放弃,可她却走南闯北,花光所有积蓄,带着孩子求医问药。丁朝霞37年的倾情付出,让刘道培重获新生,成为了全国特奥会乒乓球冠军。

  39岁的努尔布布·力玛洪是经开区(头屯河区)万廷盛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21年前,她从伊犁来乌鲁木齐发展,从餐厅服务员成长起来,得到了各族同胞的帮助。

  努尔布布说,她觉得这个城市很温暖,她不断努力学习和拼搏,还在这里找到了生活中的另一半。

  不管工作再忙,她都会把孝顺公婆、体贴丈夫、照顾孩子放在首位,因此,即便工作时常昼夜颠倒,家人都会给她支持和鼓励。

  做良好家风的传承者

  年近八旬的王震云是乌鲁木齐石化的退休职工。47年来,她用永不言弃和无私付出的母爱,照料着自己患有脑瘫的儿子一路从原本不幸的人生中走出来。

  1972年,黄冗因出生时窒息造成脑瘫,王震云不满足只是将儿子养活,给儿子读儿歌、讲故事,自学残障儿童教育训练方法。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黄冗10岁时终于上了学,小学毕业后,因行走不便,王震云就在家教他功课,完成了初、高中课程。

  如今,47岁的黄冗发表了近200篇文学作品,出版一部长篇小说、一部诗歌集,创作近百首歌曲。其中,2008年创作的《我要飞翔》还荣获第29届奥运会优秀歌曲奖。

  她说:“因为儿子,曾经我被大家看成最不幸的人,也是因为儿子,我成为世上最幸福的母亲,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

  米娜娃尔·色依提是天山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科副科长,深度接触未成年人案件,让她颇具感受:我们多做些事情,也许能改变孩子的命运。

  米娜娃尔·色依提和丈夫依拉木江·阿不都卡迪尔达成共识:要以身作则、轻说教、重引导。邻居孩子一个人在家时,他们就邀请到家里来吃饭……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很多行为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米娜娃尔·色依提说。

  寻找“最美家庭”,弘扬时代新风。一个个最美家庭,以实际行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扎根人们的心灵、滋润人们的精神,一起描绘家庭和睦幸福、社会文明进步的美好画卷。

[责任编辑:王东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