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老手艺亟待传承人

2019年03月13日 11:25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3月12日,在泥塑工作室,陈谷新(左一)正在教学生杨猛制作泥塑作品。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饶俊华摄影报道)去过新疆吐鲁番葡萄沟、坎儿井等景区的人们,对景区门前那一组组具有新疆元素的人物和场景的泥塑印象深刻。

  今年55岁的陈谷新,就是这些作品的作者,作为有着30多年泥塑经验的老手艺人,他也希望这门手艺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创作:《新疆民俗风情》呈现眼中所见

  “捏成人形后,再捏细节,你看,用指甲挑一下,这不,眉毛出来了,等阴干后,再描上颜料……”3月12日,在位于乌鲁木齐市银川路的一间泥塑工作室,陈谷新手把手地正在教着旁边的“徒弟”。

  30多年来,陈谷新的创作主题都是围绕着新疆本土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场景,用他的话说:“都是原创”。

  “一次在市场看到一个胖胖的妇女一手牵着娃,一手端着一盘馕,这个画面就映在我的脑子里了。”回到工作室,一团团土黄的泥巴,在陈谷新的手中,经过他不断捏拿后,变成一个栩栩如生的造型:身着鲜艳长裙的妇女牵着一个小巴郎,满面笑容,另一手托着一盘厚厚的馕。

  在这个泥塑作品旁边,还摆放着一组生动的造型:拉拉条子的伙计、坐在摊位前等待顾客的老者……

  这组名为“大巴扎”的泥塑作品,是陈谷新《新疆民俗风情》主题中的一组作品,该主题还包括“丝绸之路”“新疆歌舞”系列。

  陈谷新说,他20岁时,无意间在朋友家中看到一个圆柱形泥人后,他模仿这个泥人,捏了五六十个才罢休。后来,他开始把自己看到的形象尝试着捏出来,这一尝试就一发而不可收,直到现在。

陈谷新创作的泥塑作品“大巴扎”系列中的人物。

  传承:免费教学员希望能够延续下去

  如今,南北疆很多景区都有陈谷新创作的各种泥塑作品:打馕的男子、头顶一盘葡萄的妇女……

  “我学了有三个月时间了,平时上班,业余时间来学习。”杨猛是这间泥塑工作室的负责人之一,同时也是陈谷新的学生,他说,在这里来学习的学员都无需交任何费用。

  工作室的负责人舒童说,她两年前和陈谷新、杨猛结识后,发现泥塑在新疆很小众,新疆本土原创泥塑更是没有人专门去做,他们于是萌生了让本土原创泥塑发扬和传承的想法,这个泥塑工作室由此设立。“从野外采泥,到回来制作需要的场地、颜料,都是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也有一些社会组织给予了支持。这都是为了让前来学习的学员没有任何负担,希望他们学成后,能将这门手艺传给更多的人。”

  舒童介绍,这次陈谷新创作的《新疆民俗风情》系列作品,预计总件数在200多件,将会在4月份展出与市民见面。

[责任编辑:王东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