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纵深】青年“归雁”逐梦希望的田野

2019年03月19日 09:58   来源:新疆日报

  党的十九大以来,新疆拓宽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渠道,不断加大对返乡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力度,通过政策、资金扶持,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引导返乡大学生扎根基层,带领农牧民群众致富,越来越多像顾奋渊、阿力木江 · 麦麦提敏、冬兰这样具有使命担当、心怀梦想的青年人才在基层实现了人生价值。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致富带头人不仅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也为乡村人才队伍注入了活力。

  新疆日报讯(记者赵西娅报道)“只要有干事的决心,在农村同样可以实现致富梦想。”3月9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三道坝镇皇宫村创业青年顾奋渊对记者说。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近年来,新疆一些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像顾奋渊这样扎根基层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逐梦希望的田野,正成为村民脱贫攻坚路上的“领头雁”。

  85后“理工男”离京返乡当起驴“保姆”

  开铲车清粪、搬运草垛、除尘打药……3月9日清晨,85后小伙儿顾奋渊便在驴舍忙碌开了。在这里,他是500多头驴的“保姆”和“大管家”。

  顾奋渊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计算机专业,7年前,他放弃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皇宫村开启了创业路。

  “驴奶营养价值高,每公斤能卖上百元,而且驴饲料的原料主要是秸秆、稻秆。”顾奋渊考察市场后认为养驴大有前途,经济效益高于水稻。认准方向后,2013年,他多方筹资,承包了村里200亩的荒滩,打井修路,兴建圈舍,建起了山东德州驴本土化养殖基地,一些村民入股加入了驴业养殖。

  创业之路并不平坦。2015年,顾奋渊从山东引进第一批德州驴,由于长途运输,加之缺乏养护经验,到村里的第二天,20头驴就发生了应激性死亡,损失惨重,创业陷入艰难期。

  困境中的顾奋渊得到了米东区政府的及时帮助,2015年,由政府提供担保的150万元免息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养驴不仅讲究科学方法,更要用心用情。”顾奋渊长年与驴相伴,学会了给它们看病、助产、挤奶。遇上母驴分娩,他夜里还要起来察看。“有一次,凌晨2时发现一头驴快生了,我把闹钟定到5时,结果那天太累了,睡到7时才起来,一看小驴已憋死在母驴肚里。”顾奋渊为此难过了很久。

  一路摸索一路学习,如今顾奋渊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学生“驴倌”,昔日的荒滩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养殖基地繁育的幼驴销往昌吉市、阜康市等地,驴奶供不应求。去年,养殖基地被挂牌为“米东区对口和田市精准扶贫托养基地”,为和田市贫困户托养了300头驴。顾奋渊本人还获得了乌市“青年五四奖章”。

  从传统养殖走向现代养殖,顾奋渊正向科技创新要效益,努力打造绿色产品,生产的驴奶面膜、驴奶手工皂等护肤产品即将上市。

  皮山小伙儿敲开致富门叫响“明星杏”

  “2亩多地的杏子卖了2.2万元,以前想都不敢想。阿力木江不简单!”3月11日,提起自家去年的收成,皮山县巴什兰干乡萨扎木村村民阿不力克木 · 亚森喜上眉梢。

  阿不力克木提到的人叫阿力木江 · 麦麦提敏,29岁的他是村里的脱贫致富带头人。

  “皮山杏个头大、核小、色泽明亮口感好,被称为‘明星杏’,为什么卖不出好价钱?”提起大学毕业回乡创业的初衷,阿力木江说道。2013年,阿力木江带了一些皮山的鲜杏、杏干去广州试销,大受欢迎。

  “我们不懂标准化生产,不懂包装和销售,这些优质绿色产品只能深藏闺中。”回到家乡后,阿力木江注册了公司,请来专家推广种植技术,建立电商、微商平台拓展销路。

  阿力木江指导农民严格按照采摘标准采摘杏子,按等级分拣后套袋包装,达不到鲜食标准的就加工成杏干销售。

  “这些鲜杏经冷链运到内地后,1公斤能卖到80元左右。”阿力木江说,鲜杏虽然运输损耗大,但利润高。目前他微信里的百余名固定客户,在内地都有实体店。

  “我们把采摘、分拣、包装、烘干、晾晒杏子的小视频发到微信朋友圈,让‘明星杏’成为大家喜欢的‘明星’。”阿力木江说。

  2014年,自治区重点在南疆三地州启动并实施杏热风烘干房项目,阿力木江自筹资金,并申请了项目补贴,建起4座烘干房,解决了村里鲜杏烘干的问题。通过“传帮带”,他还帮助村民申请项目补贴,建起了50多座烘干房,极大地提升了杏子的附加值。

  近年来,阿力木江利用网络把皮山的“明星杏”卖到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提升了皮山“明星杏”的知名度。去年,公司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带动皮山县5000余户村民增收。

  “现在大家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都忙着学技术,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希望把杏子卖到更多的地方去。”提起乡亲们的变化,阿不力克木频频点赞。

  海归女设计师让锡伯族刺绣与四大名绣齐飞

  海归创客、锡伯绣传播者、民族服饰设计师……新疆兰派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冬兰身上有着诸多标签。

  “作为锡伯族姑娘,我始终认为家乡才是我的根。”2012年,已在日本东京工作生活了5年的冬兰选择回家乡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创业——致力于打造当地锡伯族刺绣品牌。

  一次偶然的机会,冬兰参加了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创意十足的设计和流光溢彩的秀场引发了冬兰的思考:现代服装业已成为一项创意文化产业,弘扬锡伯族文化要与时代同步。

  2014年,冬兰成立公司,采购设备,招来绣娘,选派员工到天津、上海等地学习技术。周边越来越多的家庭妇女成了公司工人,她们通过一技之长提高了家庭收入。

  “具有新疆元素的刺绣产品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大受欢迎,这启发了我除打造锡伯绣品牌外,还需要融汇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服饰特点,既要有民族特色,又要有时尚范儿和国际范儿。”

  如今,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冬兰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加工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新源县等地建立了刺绣合作社,通过技能培训带动当地百余名妇女就近就业。

  “这几年党和政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冬兰介绍,依托内地的人才优势,今年公司在杭州市成立了研发中心。

  “希望锡伯绣迅速成长,未来能够与四大名绣齐飞。”冬兰表示,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让新疆民族特色服饰和刺绣文化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记者感言】乡村振兴呼唤“群雁”归

  归去来兮,三位返乡大学生,从北京、从大学、从海外,怀揣梦想归来。他们投身创新创业,对家乡的资源、风土人情等非常熟悉,而且有知识、有想法、有活力,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科技运用、品牌打造等方面的创新能力相对突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大学生返乡创业,在基层发光散热,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也为乡村人才队伍注入了活力。要实现让乡村更美、环境更好、村民更富的美好愿景,需要更多这样的“领头雁”。

  近年来,新疆以“大学生返乡创业专项计划”、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等为重点,拓宽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渠道,不断加大对返乡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力度,通过政策、资金扶持,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引导返乡青年大学生扎根基层,带领农牧民致富,越来越多像顾奋渊、阿力木江 · 麦麦提敏、冬兰这样具有使命担当、心怀梦想的青年人才在基层实现了人生价值。

  再过三个月,又将迎来高校毕业季,青年学子们在择业时,不妨把目光投向基层,将理想信念融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中,相信只要脚踏实地,敢于追梦,在农村同样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

  大美新疆,群雁竞飞;沃土厚德,载物无声!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