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科研人员历时8年记录“座山雕”日常

2019年03月21日 12:29   来源:天山网

  新疆有五种鹫

  秃鹫是高原上体格最大的猛禽,它们的长相比较凶猛,周身深褐色,成鸟头部裸露,眼睛周围和颌下有黑色斑块。目前新疆共有5种鹫,分别是:高山兀鹫、胡兀鹫、秃鹫、欧亚兀鹫和白兀鹫。

胡兀鹫被称为“鸟中鬣狗”,一般10月至11月开始交配,次年1月产卵。图片由马鸣提供)

高山兀鹫种群数量最多,是天山上最大的猛禽,通常12月开始配对,次年1月或是2月产卵,3月幼鸟出壳。图片由马鸣提供)

白兀鹫又名埃及秃鹫,羽毛是白色的,飞羽黑色,是少数懂得使用工具的鸟类之一。(图片由马鸣提供)

  天山网讯(记者赵梅报道)周身黑褐,秃头、皱脖子。栖息在新疆高原地区的这种丑陋大鸟——秃鹫,它们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为什么长期吃腐肉却不生病?它们又是怎样抚育幼鸟的?3月20日,记者从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了解到,研究人员马鸣等人历时8年,在秃鹫出没的悬崖峭壁布设了10台红外相机,记录下秃鹫的日常生活。

  科研人员利用多种设备进行研究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秃鹫俗称“座山雕”,是繁殖于海拔2000米至3000米区域的大型食腐猛禽,体长可达1.20米,展开翅膀有2.6米至3.1米长,由于它专门消灭动物尸体,可以限制细菌和疾病的传播,被誉为自然界最出色的“清道夫”。

  近年来,由于秃鹫食物匮乏、繁殖成功率低等原因,其生存状况堪忧,种群数量已成为3种较为常见的鹫中数量最稀少的,且繁殖生态研究文献又几乎空白。于是,从2012年起,马鸣等人启动了秃鹫繁殖生态项目的考察。

  据马鸣介绍,秃鹫在新疆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天山、塔尔巴哈台山、阿尔泰山都有少量分布。它们的营巢区在人烟稀少的山区,车辆难以进入。于是,他们采取野外考察、无人机、红外相机拍摄等多种方式进行研究。截至目前,已拍到十余万张秃鹫日常生活的清晰图片,以及大量影像资料。

  从孕育到长大 需要8个月时间

  研究人员发现,秃鹫每年2月初到3月,开始进入繁殖期。它们的繁殖期属于鸟类中较长的,从孵卵到抚育小秃鹫长大,要经历8个月左右的时间。

  秃鹫的家很简陋,是用一些树枝搭建,秃鹫夫妇一窝只产一卵。秃鹫妈妈主要负责孵卵,秃鹫爸爸负责在附近巡视。

  小秃鹫约在4月下旬出壳,刚出生的秃鹫宝宝仅有100多克,浑身布满绒毛,出生的第一个月,妈妈会寸步不离地守护它。小秃鹫在妈妈呵护下成长很快,一个月后,就能长成家鸡那么大,体重能增加至1.5公斤。之后,食量会越来越大,需要爸爸妈妈轮流出去找食物。

  大约到6月份,小秃鹫的翅膀开始长出飞羽,尾羽也长全。这时候,它会在巢穴附近拍打翅膀,练习跳跃。7月底至8月初,羽翼渐满的小秃鹫会独自练习飞翔,从几米到十几米远。这时候它还不会觅食,每天仍要回到巢穴,向爸爸妈妈要吃的,这种“巢外育雏期”大约要历经3个月,一直到10月底11月初,小秃鹫才会离开父母,自立门户独自生活。小秃鹫的成年期也比其他鸟类要长,要到3至5年后,它们才会组建家庭,开始自己的家庭生活。

  能活40岁 拥有独特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

  据马鸣介绍,他们通过研究发现,如今秃鹫之所以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和它们的繁殖成功率低、食物短缺有关。

  他说,根据现有繁殖数据分析,秃鹫繁殖成功率仅有24%,它们一旦发现巢穴附近有人类活动,就会弃巢而去。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随着幼鸟对食物需求量增大,秃鹫妈妈回巢喂食的时间越来越长,这说明野外食物不够充足。卫星跟踪显示,在阿尔泰山,成年秃鹫冬季为寻找食物喂养小秃鹫,要飞到千里以外的朝鲜半岛。

  研究人员发现,尽管它们生存艰难,又经常吃腐烂的动物尸体,但是,它们却从不生病,寿命也比其他鸟类要长很多,可达40岁左右。

  国内外科学家发现,秃鹫之所以“百毒不侵”,是因为它的基因中存在与胃酸分泌调节相关的某些变异,这些基因在帮助秃鹫对抗它们食物中存在的病原体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对胃液分泌起补充作用。此外,它们在长期的生存演化中,拥有了防止受到食物中存在的诸多微生物感染的免疫机制,能让它们即便吃了腐烂食物,依旧可以免受食物中有害细菌、病毒等伤害。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