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县:养牛合作社为村民敲开致富门

2019年03月21日 11:19   来源:阿克苏日报

  天山网讯(记者龚喜杰 通讯员王明亮报道)“自打进入李晓林畜牧合作社工作,我觉得日子过得轻松多了,一年下来能比以前多挣2万多元。”3月14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塔木托格拉克镇通古孜巴什村农民库尔班·斯依提说。

  在李晓林畜牧合作社,像库尔班·斯依提这样入社务工的村民有16人,还有28户村民将自家的牛折合成资金入股,按当年投入资金总额的10%领取分红。

  “在家养牛我就没办法出去工作,现在工作队组织我们以牛作为股本加入合作社,不仅有人帮我养牛,还给我分红,在合作社工作每月有2000元的工资。”通古孜巴什村农民艾合买提·卡斯木看着自家的牛在合作社里长得又大又壮,想着年底还能得到一笔分红,开心得合不拢嘴。

  育肥牛养殖在通古孜巴什村不是新鲜事,畜牧养殖也逐渐成为群众致富的“桥梁”。但村民个体养殖存在规模小、抗风险低的劣势,群众养殖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较为普遍。

  2018年3月,为了让村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新和县商信委驻村工作队以养殖产业为依托,发动村民换一种方式来养牛。让村民以牛为股本加入合作社,采取统一管理、集中养殖的办法,解决村民管理技术不到位的问题,降低分散养牛的风险,为村民开启了一扇增收的大门。

  目前,李晓林畜牧合作社已集中养殖育肥牛860头,46户村民散养的165头牛也住进了合作社的养殖场。

  村民卡斯木·阿布拉是通古孜巴什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过去靠种植棉花和打零工为生。2018年4月,他向合作社借了三头牛犊进行育肥养殖,同年12月售出,收入3.5万余元。像卡斯木·阿布拉这样靠借牛还牛发牛财的,在通古孜巴什村就有22户,借牛总数达131头,户均增收3.2万元以上。

  “当初工作队和合作社鼓励我们‘借’养牛犊,牛长大育肥了,合作社按市场价回收。去年我‘借’养了8头牛犊,除去饲养成本,收入了4.8万余元,现牛圈里还有2头牛。”村民卡德尔·司马义说。

  为进一步带动村民发展规模化养殖,工作队组织合作社创建“借牛还牛”养殖新模式,将牛犊‘借’养给有意愿、有条件的村民,待养到出售标准后,合作社按照市场价统一回购。同时,合作社和村民签订合同,商定保底价,当市场价低于保底价时,合作社按保底价收购;如果市场价高于保底价,则参照市场价收购。

  “合作社和村民签订借牛协议前,会先对每头牛进行估价,育肥后按估价的基础上全部返还农户。同时,合作社还为每头牛投了保,最大限度减少借牛户的风险,借牛户没有风险和底金投入,可谓无本增收。”合作社负责人李晓林说。

  “合作社在借牛和吸纳村民入社的基础上,还组织110余户村民种植青储玉米5000余亩,以产业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合作社负责人李晓林说。

  “去年冬小麦收割完后,我又种了一茬青储玉米,以每吨600元的价格售卖给合作社,总共收入1.68万元。”村民艾力克木·克比尔说。

  为使村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合作社大力倡导村民种植青储玉米,使各家饲养的牲畜冬季有充足的粮草发展养殖业。同时还可将剩余部分按照市场价出售给合作社,使每亩土地增加收入1500元左右。仅2018年,全村共收割玉米秸秆8000余亩,加工青储饲料1.65万余吨。

  “我们驻村的职责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确保焦点不散、航向不变,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因人施策抓好帮扶,努力让贫困村民实现稳定脱贫、逐步致富。”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温开建说。

[责任编辑:崔导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