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市建成区绿化交出亮眼成绩单 41.8%绿化覆盖率是如何实现的

2019年03月22日 10:54   来源:新疆日报

  制图/新疆日报视觉中心陈潇

  新疆日报讯(记者赵春华 叶晓敏报道)春风送暖,万物勃发,又到一年植树季。翻开乌鲁木齐2018年的绿化成绩单,有一个数字格外引人注目:乌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至41.8%。一城繁华半城绿。这不仅体现了乌鲁木齐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取得的成效,更是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发展理念的真实写照。

  在乌鲁木齐生活了40多年的市民阙福林说:“绿色多了,城市美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愿景不远了。”

  

  科学规划融入新的理念

  参差的树木、古香古色的木亭、清澈河水中一尾尾红鱼泛波……自水磨河千米景观改造工程启动后,在水磨沟区七纺片区住了50多年的余秀芳,觉得自己是亲戚朋友中最幸福的人。

  “夏天出来纳凉,就像在江南水乡,太舒服了!”余秀芳说。

  而余秀芳所感受到的这些变化,都离不开一个科学的规划。

  乌鲁木齐市林业和草原局(乌鲁木齐市园林管理局)党组书记赵则建告诉记者,乌市建成区(即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城市建设用地)439平方公里,为了实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乌鲁木齐依托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乌鲁木齐市绿地系统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向建成公园城市目标迈进。

  “《规划》的核心是‘点线面相结合的环网式’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格局为‘三带六楔,一纵三横,多廊多点’。其中,‘多廊多点’就是依托水磨河等纵向水系和城市快速路形成主要的景观廊道,结合城市门户、公共活动中心、绿地形成多个景观节点。”赵则建说,“城市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2017年我们对《规划》进行了修订,融入了‘海绵城市’新理念,还提出完善中心城区、老城区的公园体系布局,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市民体验到绿化带来的舒适。”

  

  完善体系挖掘绿化资源

  在市民马学明居住的沙依巴克区和田街片区建机厂小区,8个小游园改变了居民的生活。

  “有花有树,还有健身器材,一出家门就像走进了公园,这样的日子过得真舒心。”马学明说。

  乌市不断完善道路绿化、公园绿化、小游园建设和四旁用地(路旁、沟旁、渠旁、宅旁)绿化构成的绿化体系建设。在小游园建设过程中,作为老城区的沙依巴克区通过拆围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最大限度挖掘绿化资源。

  “在老年人多的院落,小游园的建设突出服务功能;在临近主干道的小区,重点打造敞开式小游园;在友好商业街等商业地段,小游园则突出时尚元素,做到因地制宜。”3月18日,沙依巴克区林业园林管理局工程师李策对记者说。

  乌市还通过赠送绿植和盆花,把绿色送到市民家中。

  在市民李庆华家里,从乌鲁木齐植物园领回的幸福树又长大了些。从2018年12月22日起,乌鲁木齐植物园开展迎新年系列活动,罐头花、吊兰、幸福树等被市民领回家。“去年菊花展结束后,我和邻居各领了两盆菊花回来,摆在家里,既漂亮又温馨,大家都很喜欢。”李庆华告诉记者。

  

  科技支撑提升绿化效果

  家住新疆国际会展中心附近的市民张菊燕发现,每逢一些重要展会举办时,会展大道两旁景观带里的灌木、花卉都郁郁葱葱,绚丽多彩。

  乌市林业和草原局(乌鲁木齐市园林管理局)科技处处长王玲告诉记者,在反季节移植、反季节假植等技术广泛应用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城市绿化植物种类单一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近年来,乌市林业和草原局(乌鲁木齐市园林管理局)集中科研力量,通过开展“新优园林植物的引种扩繁、适应性评价及推广应用技术”等项目,研究和筛选了适于乌市城市园林应用的新优树种,加大了本地乡土植物的应用力度,通过新优园林绿化材料的引种和应用提升了景观效果。

  王玲介绍,2018年,燕儿窝风景区管理站利用组培扦插等技术扩繁菊花10000多盆、天山祥云1000多株,生产蝴蝶兰和红掌5000盆,当年年底,红山公园开展的“乌鲁木齐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项目也顺利通过乌市科技局验收。“技术的不断革新正在为园林绿化工作注入强劲发展动力,相信我们的乌鲁木齐以后会更美!”王玲说。

  数读首府

  为了实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乌市制定《乌鲁木齐市绿地系统规划(2014—2020年)》,向建成公园城市目标迈进。

  乌市不断完善道路绿化、公园绿化、小游园建设和四旁用地(路旁、沟旁、渠旁、宅旁)绿化构成的绿化体系建设,最大限度挖掘绿化资源。

  在反季节移植、反季节假植等技术广泛应用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城市绿化植物种类单一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责任编辑:王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