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采风】又是一年春耕时新型农民齐亮相

2019年03月22日 11:40   来源:新疆日报

  初春时节,天山南北广袤田野春潮涌动。春播是全年农业生产的重要关口,是安排作物茬口、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节点。春天洒下的每一滴汗水,都将化为秋天丰收的果实。

  让农村留得住人,让农业吸引人,需要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更需要农民的现代化。近年来,一大批懂技术、善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成长为新疆农业生产的生力军,一批批爱农业、懂经营的农民,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理念和新技术。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上发力,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天山南北,感受着与众不同的春耕风景。

  段付海

  小发明顶大事

  新疆日报讯(记者王蕾报道)随着气温转暖,天山南北春耕备耕正全面展开。3月10日,在新疆哈密市伊州区南湖乡的田间地头,记者看到除了忙碌的村民,还有隆隆作响的农业机械开足马力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段付海是南湖乡红山村村民,谈起这些年农业生产发生的变化,他滔滔不绝:“过去一到农忙的时候就开始犯愁,家里的50亩哈密瓜地全靠人力劳作,光雇用工人一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现在农民购买农机有补贴,还有农机技术人员上门维护和调试,农民干起活来省时省力又省钱。我家买了两台拖拉机,就获得了近两万元的农机补贴。”

  段付海指着拖拉机尾部带有两个滚筒的覆膜机告诉记者,在农机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村里的“土专家”们也搞起了小发明。大家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和地质条件,研制出了适合当地使用的覆膜机,只需按下按键,轻踩油门,田地覆膜就能保质保量完成。说话间,段付海启动拖拉机,黑色的地膜伴随着拖拉机的轰鸣声快速铺覆。“自从用上农机,我家的50亩哈密瓜地只需要两天就能全部完成覆膜,不仅缩减了生产时间,还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段付海说。

  “别看这块地面积不小,但现在农民种地轻松多了,多亏农业机械帮了大忙。”段付海说,“我家这台拖拉机在农机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春耕前就已调试好,操作起来特别省心。”

  南湖乡因盛产哈密瓜而闻名,全乡一万余亩耕地如今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生产。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各种现代化农机具在春耕中当起了主角。

  从左至右:段付海利用农机进行覆膜操作。(记者王臻摄)吾吉克·图尼亚孜正修剪核桃树。(董成忠摄)马秀光在检修植保无人机。(徐万里摄)艾则孜·喀斯木在准备农资。(记者韩沁言摄)

  吾吉克·图尼亚孜

  传技术齐致富

  新疆日报讯(记者张治立报道)3月11日,温宿县托乎拉乡河畔村林果技术服务队的“土专家”吾吉克·图尼亚孜,带着几名队员来到村民吐尔洪·买提尼亚孜家的果园。一进门他便问吐尔洪:“去年这时候,我就来你家地里服务,听我的话把一半的核桃树砍掉后,是不是产量上去了?”吐尔洪笑着点头称是。

  吐尔洪家种了20亩核桃,2018年,吾吉克上门帮他修剪核桃树时,看到他家的核桃园株距太密,建议他砍掉果园里一半的核桃树,将株距扩大到6米。到了挂果季节,吐尔洪家的核桃树挂果明显增加,果实又大又均匀。2018年,他家的20亩核桃比2017年增收1.4万元。

  “我修剪核桃树时会边干边教,有不懂的你就问我,只要后期管护跟上,按2018年的核桃价格算,你家今年核桃收入应该能达到7万元。”吾吉克对吐尔洪说。

  河畔村村民人均拥有3亩果园,基本都栽种核桃树。林果业提质增效,离不开科学管护。通过当地政府开展的一次次技能培训,村里一批林果种植“土专家”脱颖而出。2018年2月,吾吉克等10名技术熟练者成立了为村民免费修剪果树、传授技术的林果技术服务队。

  56岁的吾吉克从2005年就开始接触果树修剪技术,经验丰富,2018年,他带着几名徒弟一起加入林果技术服务队。队员艾沙·托乎提已跟吾吉克学习了两年林果种植技术,现在基本上掌握了核桃科学管理技术。他说:“这几年,因为科学管护,家里的核桃园每亩增收七八百元。”

  阿克苏地委史志办驻河畔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鲁福贵介绍,林果技术服务队不仅为全村种植户提供免费修剪果树服务,还把技术传授给种植户,并提供有偿的后期林果管护服务,现在村里的核桃种植实现了“一站式”科学管护。

  马秀光

  无人机助春播

  新疆日报讯(通讯员徐万里报道)“大伙儿都加把劲,抓紧把无人机螺旋桨、电池、水箱都检查一遍。”3月13日,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农飞植保专业合作社的“当家人”马秀光,正忙着为社员讲解检修要领。

  2016年3月,兰州湾镇八家户村5户农民抱团成立了农飞植保专业合作社,马秀光介绍说:“无人机可喷洒农药、施叶面肥,一架无人机一个小时作业量可抵30个劳动力一天的功效,每天作业面积达500亩左右,并且节省农药30%,节约水90%。”他们的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50人,先后投资200多万元,购买了20架植保无人机。

  52岁的张文是兰州湾镇头阜梁村农民,每年种植玉米、棉花都在150多亩。他已连续2年使用无人机飞防作业。刚过完年,他也购买了一架无人机加入了合作社。张文说:“以前农民种地,采用人工或拖拉机罐车给农作物打药,效率低、成本高,特别是给制种玉米等高秆作物打药很容易损伤作物,而且人工打药,还有农药中毒的危险。无人机飞防,让农民种地轻松了。”

  农飞植保专业合作社不仅解决了农民打药难题,还解决了150名青年农民就业。玛纳斯县凉州户镇吕家庄村农民马秀文通过无人机培训,成为一名“飞手”,爱钻研、懂技术,他很快成为业务骨干,农忙的时候,一个月有1万多元的收入。

  “目前,合作社业务拓展到无人机销售、学员培训、维修服务等。每年,植保无人机飞防都在15万亩以上,辐射到昌吉、石河子、沙湾、克拉玛依等15个县市。”马秀光介绍,他们今年打算再租用两架农用直升机,引进10架无人机,飞防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以吸纳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依靠现代农业致富。

  3月9日,一台应用卫星定位导航技术的农用机械在兵团第二师22团农田里播种甜菜。当日,兵团第二师小麦、甜菜种植区机声隆隆,20多万亩春小麦、甜菜全线开播。(杜炳勋摄)

  艾则孜·喀斯木

  学本领增收忙

  新疆日报讯(记者韩沁言报道)“现在我们种地可方便了,不仅全程机械化,还有科技人员上门指导,原来一点技术没有,现在越来越有经验了,只要科学种田,挣钱肯定没问题。”麦盖提县尕孜库勒乡麦迪尼帕合特勒克村村民艾则孜·喀斯木自信地说道。

  为了帮助农民科学种田,麦盖提县从技术、市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扶持。借助脱贫攻坚“冬季攻势”,给农民上农业技术课,农业科学种植和管理知识的普及率逐年攀升。

  “这些年,县乡技术人员经常深入果园指导我们修剪果树,站在棉花地头,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浇水、打尖、打药,特别细致。”艾则孜说,“村里还经常邀请专家对村民开展林果业和农业技术培训,请种植大户给我们上课,非常实用。”

  艾则孜家去年种了10亩核桃、5.3亩红枣、8.5亩小麦、7.5亩棉花。年底一算账,棉花亩均收入1500元,光林果和种地就纯收入3万多。忙着从停在家门口拖拉机上卸化肥的他笑着说:“这还不算我养牛、养羊的1万多元的收入。今年除了自家的7.5亩地继续种棉花,我又承包了15亩地,继续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我们一家能种这么多地,全靠有好农机。”艾则孜的妻子接过丈夫的话茬,指着院里的拖拉机笑着说,有了它们就方便多了,一天播种十几亩地,拖拉机开过去种子种了、地膜铺了、肥料也施了,以前干这些活得好些人,十几亩地就得干上好多天。

  拖拉机、地膜铺膜播种机、平地机……这些操作方便、机械化程度高、精准度更高的农机具备受村民青睐。在麦迪尼帕合特勒克村,仅大马力拖拉机就有5台,地膜铺膜播种机有6台。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