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陕西姑娘以戏会友演绎一家亲

通过秦腔与博湖的吾拉木江大哥结为“亲戚”一起发扬传统艺术

2019年04月08日 11:04   来源:天山网

李敏(左一)和吾拉木江(左二)一家三口,李敏演出时的剧照(左图)。她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发展秦腔(右图)。图由李敏本人提供

  天山网讯(记者赵敏报道)“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为寻亲,哪顾得路途遥远……”

  “李老师,你看看我这段《三滴血》唱得怎么样?”4月5日,李敏同往日一样起了个大早儿,开始对着镜子吊嗓子,此时她收到一条微信,打开微信语音传出了吾拉木江的声音,于是她开始给他一字一句地纠正。

  李敏是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新疆秦剧团)青年演员,家在陕西。2005年她从陕西的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新疆秦剧团),开始表演秦腔,在新疆一待就是14年,还因戏会友和博湖县的吾拉木江·力提甫结成了“亲戚”。

  因戏结识好大哥

  2017年9月,在一次节目录制中,李敏认识了吾拉木江,并和他搭档唱了《三滴血》中的选段。

  让李敏没想到的是,吾拉木江大哥唱秦腔有板有眼,陕西话说得更是地道,让她倍感亲切,于是她和吾拉木江聊起了天。

  这一聊,李敏才知道吾拉木江从小生活的村子里以陕西、甘肃人居多,在耳濡目染之下,七八岁时,吾拉木江便开始跟村里的老人们“咿咿呀呀”学唱秦腔。

  “当时,我没想到喜爱秦腔的人这么多,就连远居小乡村的大哥都唱得这么好,我就指出了他几处唱腔不准的地方,让他跟着我唱。”李敏说,大哥学得很快。

  吾拉木江也非常兴奋,对李敏说:“李老师,你再多给我指导指导吧!”

  双方互留联系方式后,吾拉木江就常给李敏发自己唱秦腔的视频,李敏也从专业的角度指出他唱法、身段方面的问题。

  “刘彦昌哭得两泪汪,怀抱上娇儿小沉香……”这是吾拉木江最喜欢的秦腔《沉香救母》。

  在视频中,吾拉木江甩袖摇头、翘指瞪眼,随着伴奏声,他将悲愤、怀念、凄凉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好!”李敏在微信中给他点了个赞,紧接着指出了一些细节问题。

  就这样,随着交流的深入,李敏和吾拉木江成为了好朋友,还自发结为了“亲戚”。

  此后,吾拉木江只要一来到乌鲁木齐,便会第一个找李敏探讨秦腔的唱法;每次登台表演后,李敏也不忘将自己的演出视频发给吾拉木江。

  “吾拉木江大哥学得很快,每次我指出他发音的问题,他都会练上几十遍,将最好的那段发给我看,我也会跟他学习十二木卡姆,看看能不能将新疆特有的音乐元素融入到秦腔中。”李敏说。

  “我们平时聊得最多的就是秦腔,逢年过节也会互相祝福,我认为不管是秦腔还是十二木卡姆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都应该得到发扬和传承。”吾拉木江说。

李敏(左)正在与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新疆秦剧团)前辈讨论演出细节。图由李敏本人提供

  扎根新疆传承发展秦腔

  初来新疆时,异乡的陌生感曾让李敏一度感到不适应。后来适应新环境后,她感受到了新疆人的热情和集体的温暖。

  “尤其是秦剧团的老师们在业务方面给了我很多发展空间,在我来的第二年还让我做了《红灯记》的主演,让我感觉到自己被认可,也更坚定了以后留在新疆的想法。”李敏说。

  事实上,在新疆的14年中,李敏更多感慨于秦腔已植根于新疆这片土地上。

  “现在来剧场看戏的观众,不仅有老人,还有年轻一代,甚至还有父母带着小孩来观看,这就说明中国的传统戏曲文化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李敏说,这是她最直观的感受。

  而李敏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发展秦腔。

  在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新疆秦剧团)的支持下,2018年李敏办起了秦腔周末小课堂,免费为喜欢秦腔的各族小朋友们启蒙、指导。

  不仅如此,李敏还跟随秦剧团进社区、进学校,进行惠民演出,希望秦腔能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14年来,在秦腔艺术的道路上,秦剧团的老师们给予我非常多的帮助,身为秦腔的表演者,我感觉自己也有传承的使命。”李敏说。

  接下来,李敏希望能在传统的基础上让秦腔更加完美,努力探索秦腔的守正创新,让更多的人能够喜爱它,排练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把戏曲文化发扬光大。

  “新疆早已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愿意一生扎根新疆,排演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来回报喜爱秦腔艺术的人们,也希望能在新疆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留下更多秦腔的声音,传承发展好秦腔。”李敏说。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