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 奋斗新时代——天山南北大调研】

可可托海三代人的接力奋斗

2019年04月21日 10:23   来源:新疆日报

4月19日,游客参观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陈列馆。

  新疆日报讯(记者马健龙 邹懿 仲兆丰 加木布拉提·马那尔别克摄影报道)4月17日,我们从富蕴县城出发,汽车沿着额尔齐斯河行驶,道路依河谷山势蜿蜒伸展,深入到可可托海腹地。

  “现在走的这条路2014年动工,2017年竣工。”司机勾锐说,“这条新路修好之前,我们走的都是富蕴县到可可托海的另外一条道,一路上要拐100多个弯。更早之前就是走额尔齐斯河滩边的砂石路,每小时只能走20公里。”

  勾锐是在可可托海长大的“80后”,也是可可托海的“矿三代”。

  党员是楷模吃苦心里甜

  可可托海是一座因矿而生的小镇。这里蕴藏着80多种矿产资源。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哥哥带着我来到可可托海,让我成为了一名工人。领导说,我们是新中国的第一批工人!”83岁的哈萨克族退休老矿工买迪·纳斯依说起自己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工人时,神情无比自豪。

  他指着胸前挂着的奖章,回忆起当年的往事:“我到矿上的第一份工作是分拣矿石。矿石分拣好后再把它们从矿坑里背出来,每天能背出10公斤稀有矿石。”

  “当年生活和现在比起来是很艰苦,但在那个年代可是很幸福喽!”买迪·纳斯依回忆道,“新中国成立前,我家在白哈巴,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家里穷,没吃的、没穿的。成为工人后,有吃有穿,冬天也不会挨冻,工会还发火柴、肥皂、糖果,感觉幸福得很!我天天就想要努力工作报党恩!”

  “1953年5月4日,我加入了共青团。”老人对这个日子记忆犹新,“后来,我又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年为了给国家还外债,矿上所有人都在加班加点干活。共产党员就更别说了,遇到困难带头上。”

  “啥是共产党员,就是带头劳动的先锋,把福利分给群众的楷模。”买迪·纳斯依老人挥着拳头说。

  艾达尔汗·恰勒哈尔拜也是上世纪50年代来到可可托海的。那时,组织上派他到乌鲁木齐学习汽车和机械维修技术。学成回来后,担任机械维修工,在可可托海一直工作到退休。他说:“在那些艰苦的年代,我们的精神都很振奋,每个人都很开心。吃的是苦,心里却很甜。”

  坚决跟党走转型谋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可可托海小镇,可可托海人再次燃起了大干事业的热情。

  “我们这一代人的血液里流淌着老一辈可可托海人的光荣梦想与奋进精神。”刘世林是经历了可可托海改革开放历程的“矿二代”。

  这些“矿二代”抓住改革开放的契机,主动提升内功,积极投身市场:1985年启动了电解铝项目、1986年启动了铜镍矿项目、1988年启动了冶炼中心项目。一个面向市场的集采矿、选矿、冶炼、加工、商贸、物流于一体的大中型矿业生产基地逐渐成型。可可托海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实现了又一次腾飞。

  但在又一次创造了20年的辉煌后,企业效益逐渐走向了拐点。

  党的十八大以后,按照国家要求,可可托海要以生态优先、环保优先为原则,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担任新疆有色工业集团稀有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的“矿二代”刘世林面对的难题是裁员、转型。

  “我们是大国重器的铸造者,怎么能弃矿转型呢?”

  “放弃了矿业生产,我们还能干什么呢?”

  企业决定转型之初,刘世林的耳边天天回响着矿工们提出的这些问题。

  “听党的话,坚决跟党走。党中央为我们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新疆有色工业集团稀有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毅然停止了矿业生产,转型打造特色旅游小镇。

  不忘老传统踏上新征程

  步入新时代,“矿二代”刘世林带领一群可可托海的“矿三代”踏上了保护生态、发展旅游的新征程。

  “80后”的“矿三代”谭胜利从可可托海矿工转型为一名旅游讲解员。

  “我们的矿关闭以后,我被分配到水电站工作。刘世林经理找过我,问我愿不愿意去做旅游服务,我当时就拒绝了。”谭胜利说。

  “有一天我在手机上浏览新闻,看到一篇文章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忽然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转型发展旅游业。你看我们可可托海的天多蓝、水多清、山多美啊!”谭胜利站在3号矿坑的边缘,指着天空和远山自豪地说。

  他还说,可可托海盛产各种宝石,其中最珍贵的就是海蓝宝石。“我每次都会跟游客说,可可托海的海蓝宝石虽然很珍贵,但可可托海还有一种比宝石更珍贵的东西,就是可可托海三代人的奋斗精神!”

  自从转型以来,新疆有色工业集团稀有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累计投入4.4亿元,用于企业转型、生态保护、旅游开发建设。打造出5A景区可可托海国家矿山公园,初步建成生态休闲旅游+特色矿业胜地游+可可托海精神文化游的旅游产业服务链。

  “转型近3年来,可可托海游客人数逐年增加,预计今年旅游收入能够与支出平衡,力争年底实现盈利。”谭胜利说。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