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4日 11:26 来源:天山网
管护员常银平在进行日常巡护。图/受访者提供
天山网讯(记者赵梅报道)进入4月,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机盎然、一片翠绿,管护员常银平和妻子傲云同往常一样进行巡护,走累了,两人坐在路旁小憩,欣赏着满眼绿意的春光,“以前,这里风沙很大,植被不多,现在梭梭、红柳、大芸等植被明显多了。”他说,11年来,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再熟稔不过。
51岁的常银平在保护区工作11年
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重要的鸟类栖息繁殖湿地,这里栖息有327种野生动物,261种鸟。然而,保护区地处阿拉山口大风通道上,一年有160多天都是大风天气,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51岁的常银平在此工作了11年,如今他和妻子所在的鸭子湾管护站,是保护区内面积最大的一个管护站,管护面积达38万亩,完整巡护一圈至少需要3至5天。
日子周而复始,看似简单枯燥的工作,夫妻俩却乐此不疲,闲暇之余,两人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理管护站房前屋后的果树和花草,还有绿油油的蔬菜。他们甚至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承包了管护站食堂的“菜篮子”,大家因为他们的到来而有了“口福”。
初到管护站吃菜要去县城购买
常银平是博乐市小营盘镇的农民,2008年7月成为艾比湖保护区管护员。
然而,来到保护区工作以后,常银平才发现,这里的工作环境和他想象中相差很大,“到处都光秃秃的,风沙还很大,不通电,只有井水,距离县城又偏远,最近的站点距离县城也有几十公里……”常银平说,当时,站点设施简陋,所有吃的、用的都要去县城购买。
“想让人留在这里,首先要解决平时吃菜的问题。”擅长种菜的常银平决定试着在管护站周围种植蔬菜,让这里变得有家的感觉。
于是,常银平在管护站周边开垦出一块地,然而,种下的菜苗刚长到五六厘米,就被风沙吹得不见踪影。
“老常,别费劲了,风沙这么大,怎么能种出来蔬菜。”有同事劝他。常银平不甘心,他琢磨了一下,从县城联系购买了一批沙枣树苗和果树苗栽种在菜地周边,“等果树长大了,就能帮蔬菜阻挡一下风沙”。
那年春天,常银平反复种植了5次,终于成功种植出了一片蔬菜,他当时所在桦树林管护站成了保护区里第一个不用外出买菜的站点。
换过四个管护站,走哪儿绿哪儿
2011年,傲云通过应聘和丈夫一样成为保护区管护员。
“从2011年至2015年,我俩搬了4次家,换过4个管护站。”傲云说,两人每搬到一处管护站,就扛起铁锹,抡起锄头,平整土地,种菜、种果树,先把房前屋后都种上蔬菜,再在周边栽上一圈果树。
如今,管护站附近时常能看到大群的水鸟,时不时会有野兔子穿过。
这些都得益于严格的保护制度,让保护区逐渐恢复到原始自然的状态。据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姚书印介绍,近年来,管理局先后投入湿地保护项目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建立了1座国家野生动物救助中心、16座管护站,配备了58名管护员,决不让任何人伤害任何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