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浪潮助力新疆打造“一带一路”高端制造业基地

2019年04月29日 13:47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25日电(记者曹凯、江宥林、符晓波)高达50米的吹膜机闪耀着蓝光“吐出”22米宽幅的农用大棚膜,机械手灵活地从托盘上搬运塑料膜卷并安放到指定轴上,工人操作自动搬运车飞快地将重达800公斤的薄膜筒运到指定位置……这些看似有些科幻的画面每天都能在中国西北边陲新疆的一座智能化工厂内看到。

  这是位于乌鲁木齐高新区的新疆莱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新的农膜生产线,生产、工艺和智能化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6万多平方米的厂区内只有80多位工人,去年的产值近7亿元。这家总部在甘肃敦煌的公司2013年乘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在新疆投资10亿元建厂,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农膜生产基地。

  “我们80%以上的市场在欧洲,新疆区位优势明显。”公司总经理刘生荣说。

新疆莱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厂内高达50米的吹膜机。新华社记者曹凯摄

  刘生荣说,以前产品出口先要通过公路运输一周到天津港,再通过40天左右海运到欧洲,而现在通过中欧班列只需15天,最快12天,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

  “今年我们还在增加新的设备,由于澳大利亚市场开发不错,今年预计要增加3-4亿元的收入。”刘生荣说。

  在卓郎新疆智能机械有限公司厂房里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在一条条生产线上忙碌着。一台70米长的“大家伙”吸引了前来参加“走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主题采访”的30余位中外记者的目光。它有552个纺纱锭,每个都由电脑独立控制,不仅可以纺出多种多样的纱,就连纱线断了都能由机器手臂自动续接上。

  “这台机器采用了磁悬浮技术,让纺纱锭工作一分钟能够实现18万转,在全球首屈一指。”该公司总经理吴正春说。

卓郎新疆智能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新华社记者曹凯摄

  依靠领先的技术,去年12月投产后,卓郎新疆公司即实现了2.2亿元的年销售额,产品销售到中国西部地区和周边国家。

  “我们公司主要服务新疆和西部省份以及中亚、西亚和印度,这一区域棉花产量占全球60%以上,70%纱线产自这一地区。未来10-15年,该区域预计要新增1亿锭纺纱设备,产生1000亿元的市场需求,这就是我们在新疆设厂的主要原因。”吴正春说。

  当前正值中国加快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和新疆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关键期,为新疆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像莱沃和卓郎这样的公司正是被新疆得天独厚的区位、人文、政策等优势吸引落地,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也为新疆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南疆库尔勒,江苏金昇集团2015年设立新疆利泰丝路投资有限公司,在当地兴建了8座智能化工厂,帮助3000多人就业,一半以上为少数民族员工。该公司于2017年在乌兹别克斯坦最大的棉花产地卡什卡达里亚州建立了年产12万锭的纺纱工厂,解决当地700人就业。

新疆利泰丝路投资有限公司智能化工厂内,一名女工脚踏平衡车在生产线上巡检。新华社记者曹凯摄

  金昇集团总裁张月平说,到2019年,该公司在新疆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已达100亿元,新疆本地就业达到1万人,推进了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公司正在乌兹别克斯坦建设第二座工厂,建成后产能将翻倍,在库尔勒另外四座现代化工厂也将于年底建成,全部建成后产能将超过200万锭。

  “公司的发展顺应了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未来我们的新疆工厂将全面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在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方面树立标杆。”张月平说。

[责任编辑:赵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