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五年间——总书记新疆足迹】阳光洒满上学路

——来自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的报道

2019年05月01日 02:40   来源:天山网

  少数民族孩子双语教育要抓好,学好汉语将来找工作会方便些,更重要的是能为促进民族团结多作贡献。

                                                                                                                                                                        ——习近平

  【殷殷嘱托】

  2014年4月28日上午,总书记来到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了解双语教学情况。这所学校现有学生410名,12个班都是双语班。

  校门上方,题写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标语,总书记边走边念,称赞“写得好”。

  远处传来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指着漂亮的教学楼,校长阿伊努尔·阿卜杜喀迪尔告诉总书记,教学楼是新建的,音乐室、阅览室,什么都有,条件很好。

  总书记走进六年级一班教室。

  “起立!”“习爷爷好!”全班同学齐声向总书记问好。

  “你们好!”总书记也微笑着向同学们问好。

  黑板上,写着“做客喀什”4个汉字,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汉语课文。听了美合日阿依、如克耶两位同学用汉语分别朗读了课文的一个自然段,总书记夸奖她们汉语识字量大、发音准、读得好。

  “上学之前会说汉语吗?”总书记问。“不会,上学以后学会的。”如克耶用流利的汉语回答。

  总书记又问坐在前排的再努然姆同学:“你家离学校远不远?”“不远。”“长大想做什么?”“当一名老师。”再努然姆干脆的回答,赢得在场所有人的掌声。

  在汉语教研室,总书记向老师了解学生家长是不是都支持双语教育,覃利英老师回答,都很支持。总书记问她“会不会维吾尔语?”覃利英说:“会一点,还在学。”总书记鼓励她把维吾尔语学好,更好教孩子们学好汉语。

  课间时间到了,同学们兴高采烈跑到操场上,跳绳、踢毽子、玩足球,几名女同学把毽子踢出了花样……见到总书记,同学们围拢过来,总书记走到孩子们中间,同孩子们合影留念。

  “爷爷再见”“欢迎下次再来”……孩子们挥舞着小手,向总书记道别。总书记祝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阳光洒满上学路

  ——来自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的报道

  新疆日报讯(记者李杨 张云梅报道)“4月28日幸福天,习爷爷来到咱小学……心中牢记爷爷的话,学双语,讲团结,学好双语走天下。”每天12时,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的1200多个孩子都会整齐站在操场上,一边打快板,一边用普通话朗诵这首《阳光洒满上学路》。一时间,童声飞扬,响彻校园,回荡大地。

  学好双语,梦想从这里起航

  【天山新姿】“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4月12日上午,二年级四班的教室里,语文教师郭润兰正在教孩子们学习课文《神州谣》。教室前方的大屏幕上,不停变换着黄河奔流、长城巍峨、珠峰入云的壮丽景象。

  几年前,该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这种可视化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班班通”。郭润兰说,“班班通”系统让老师告别了“一块黑板、一根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孩子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兴趣更浓了。不仅如此,“班班通”让孩子们坐在教室里,就能和远在几千公里外的广州市小学生同上一堂课。

  2014年,总书记来到学校时,校园里的“感恩楼”刚落成不久,12个班的410名孩子才从低矮的平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如今,“感恩楼”东侧,一座“报恩楼”拔地而起。学校党支部书记姚红玉感慨万千:“五年来,正是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我们这所乡村学校发生了梦幻般的变化。”

  “五年来,学校投资改扩建了校舍,新建了教学楼、宿舍楼、食堂、浴室和运动场,校舍面积扩大了三倍。学校教学班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25个,在校学生由原来的410人增加到1200人。”说起变化,姚红玉如数家珍,“重要的是,现在学生双语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听说读写样样行,回家后个个都能给家长当小翻译。总书记如果再来学校,一定会为孩子们的表现点赞。”

  “教师队伍也越来越壮大了。”姚红玉说,当年学校只有32名教师,如今教师已增加到88人,15名优秀的广州援疆教师还为学校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使孩子们从这所乡村小学起航,飞向了更广阔的天地——2014年至今,学校已有78人考入内初班,还有不少孩子考上了内高班。

  【记者感言】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的美丽蝶变,是党中央对新疆教育事业高度重视、亲切关怀的鲜明印证,是党的教育惠民政策在新疆开花结果的生动注脚。铭记嘱托,学好双语,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会在更广阔的天空翱翔!

  从小做人有底色,长大做事有底气

  【天山新姿】4月12日下午,记者走进该校书法教室,只见20多个孩子和着轻柔的古琴乐曲,正跟随书法老师刘军练习运笔。墙上一幅幅书法作品映入眼帘,由学生书写的“知恩感恩报恩”的校训格外醒目。

  2017年2月,在自治区教育厅和中国出版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建成了书法教室。目前,学校一至六年级的班级全部开设了书法课。

  五年级的努尔赛比·巴图尔学习书法已有两年多,是班里的书法“大咖”,回家后还能给父亲当小老师。写好书法,她有自己的心得:“写字和做事一样,都要一心一意才行。”

  刘军说,不仅学生如此,学校全体教师每周也安排固定课程学习书法。学校还定期举行“三笔字”(粉笔、钢笔、毛笔)大赛,激励教师写一笔好字。

  在姚红玉看来,从握笔运笔的技巧,到站姿坐姿的规范,再到领悟经典文章和碑帖的含义,学习书法既有助于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从小做人有底色,长大以后做事才会有底气。”她说。

  不止是书法,诗词诵读、快板表演、剪纸等也被引入课堂,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更深了。

  五年前,总书记在操场上与孩子们合影留念。如今,崭新的塑胶跑道、开阔的绿茵操场给孩子们带来更舒适的空间。广东援疆教师何建强开设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成为学校的品牌活动:足球队、篮球队、花样跳绳队、武术队……各种体育活动如火如荼,孩子们在运动中强健了体魄。

  【记者感言】对于新疆各族青少年来说,培养做人的“底色”,就是要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引导各族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疆篇章作出应有的贡献。

  让民族团结融入血液

  【天山新姿】“你长大后想做什么?”“我想当一名宇航员,把地球上的种子带到太空培育……”“春天到了,我们这里的杏花开了,你们那里的春天热闹吗?”……

  每周二和周四,三年级一班的学生阿卜杜拉·吐尔洪都会来到“阿达西”视频聊天教室,通过互联网和广州黄花小学的小伙伴刘子瑄视频聊天。阿卜杜拉的普通话很流利,两人有说有笑,就像一对亲兄弟。

  姚红玉感慨道:“五年前,总书记殷切嘱托,少数民族孩子双语教育要抓好。如今,双语教育让新疆与内地零距离,各民族的小伙伴心贴得更紧了。”

  这几年,随着招聘教师力度的加大,学校增添了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汉族、维吾尔族、壮族、苗族、蒙古族、傈僳族等各族师生亲如一家。一些内地来的年轻教师刚来时因为水土不服想要离开,后来却怎么也舍不得走了。

  齐曼古丽·尤努斯是六年级二班班主任,她和包班教师李红霞是一对“黄金搭档”。“我们经常模拟讲课,李老师总会一个字一个字认真纠正我的普通话发音。平时我也教她维吾尔语,我们常常一起结伴去家访。”齐曼古丽说。

  逢年过节,民汉师生互邀去家里做客;每月举行生日会,为教师过集体生日,大家一同分享蛋糕、表演节目;各族教师踊跃参加“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加强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团结的意识已融入各族师生的血液里,也带动、感染着家长。通过家长开放日、“小手拉大手、家校连夜校”活动,家长和孩子们同学普通话、同做手语操,形成了老师与家长携手育人的格局。

  【记者感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团结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抓起。当每一位教师都化身民族团结的使者,用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们,当整个社会都充满团结向上的正能量,民族团结之花一定会在祖国下一代的心田灿烂绽放。

  更多内容请扫二维码

[责任编辑:王建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