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茶座】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天宽地阔

2019年05月17日 10:50   来源:新疆日报

  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聚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日前,中国科学院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在“一带一路”倡议总体框架下,6年来,中国科学院累计投入经费超过18亿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超过12万人次。尤其是针对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建设,中科院布局了100多个科技合作项目,支撑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显然,科技已经成为打造“创新之路”“绿色丝绸之路”,以及促进“民心相通”和建设“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发展中国家占了绝大多数,这些国家既有迫切的发展需求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拥有复杂的地理条件,部分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投入。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防沙治沙团队的探索模式为未来我区参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生动的案例。千百年来,新疆是饱受沙漠化侵害的地区,曾经的楼兰、小河文明都因沙漠的侵蚀而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广大科研人员攻坚克难,在防沙治沙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完全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面临相同问题的国家所共享,这是个先进科技推广的过程,同时也是让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入人心的过程。所谓的“民心相通”,就是在这些一点一滴的相互接触中积累起来的相互信任和深厚感情。

  当然,科研人员“走出去”仅仅是第一步,要想让科研成果能够顺利转化,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这实际上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商机。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企业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造福了当地人民,真正实现了互利共赢。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带一路”开辟了沿线各国直达未来的通衢大道,沿着这条路坚定不移走下去,世界将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谢慧变)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