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历史的记忆

2019年05月18日 10:25   来源:新疆日报

自治区博物馆内展示的古代先民生活场景复原。

  新疆日报讯(记者张海峰摄影报道)不知不觉中,“5·18国际博物馆日”已成为我心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日子。每年的这一天,大大小小的庆祝活动让人们越来越体会到这一天的美好和珍贵。这一天,不用刷卡刷到爆,也不用挤在如潮的人流中忘景兴叹,如果你有幸生活在一个博物馆丰富的城市里,你只需迈开腿走出家门,来到博物馆——这个贮藏着人类记忆和宝物的宁静港湾,你的一天就有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乌鲁木齐生活,离家不算太远、交通又很便捷的自治区博物馆,可谓我生活中的一大“福利”,时不时去那儿逛逛,看看有什么新展或又添置了什么新设备,甚或回顾一下那些熟稔于心的文物,对我来说都不啻是一次别有意趣的“一日游”。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前一天,我又来到自治区博物馆。一进大门,只见游客如云,这已是区博一年四季的常见景象。无论疆内外、海内外游客,来到这里,一定会先去看一楼的固定展陈——“西域历史的记忆”(新疆历史文物陈列)。这个展陈是对新疆历史脉络的宏观勾勒,叙述几千年历史的“构件”是一件件精美珍贵的文物,怎样让观众“看懂”这些年代久远的历史遗存?自治区博物馆引入了高科技手段,费了不少心思。

  在“吐鲁番盆地遗存”这一展区,虎纹金牌饰是最著名的文物之一。高度抽象的老虎神形兼备,让人叹服古代艺术家的创造力。展柜中不仅有金灿灿的实物,底座下还有一个小小的二维码。用手机微信一扫,详尽的文物档案立刻呈现:“1977年,乌鲁木齐县南山矿区阿拉沟30号墓出土,距今约2300年……动物纹是北方草原常见的一种纹样风格……”如果你嫌读文字太费眼睛,只需在大厅服务台领一个外形像MP3的电子设备,戴上耳机就有了自己的“专属讲解员”,想深入了解哪件文物,只需输入文物编码,“讲解员”便会娓娓道来。

  在高科技时代做一个博物馆观众的幸福感还不止于此……

  自治区博物馆二楼的“逝者越千年”(新疆古代干尸陈列)可是享誉海内外的展陈,许多游客都会在网上隆重推荐这个展厅。有些胆小的游客,对这里的干尸流露出孩子看恐怖片时的表情:又怕看又想看。与此相呼应,这儿布展了几组雕塑和实景复原,生动再现了古代西域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许多观众喜欢在这里拍照,仿佛瞬间完成了时空穿越。

  如果说这些雕塑还是据史料、文物的“拼接与创作”,那么阿斯塔那古墓的再现则让观众看到了一个距今千年的古代贵族墓葬的“真实场景”:两尊造型奇伟的镇墓兽分立于墓室两侧,墓室中心长眠着墓主人,两旁分别排列着造型生动逼真的彩塑人物泥俑,占据墓室正中的是一幅精心绘制的壁画。

  阿斯塔那古墓在吐鲁番,以出土文物众多闻名于世。但平时只有文物专家才能进入古墓中。这样的“实景再现”满足了普通观众一睹古墓真容的心愿。

  自治区博物馆近几年新添的克孜尔千佛洞38窟复原也是值得一看的景点,它在一楼的“西域历史的记忆”(新疆历史文物陈列)展厅。走进去,仿佛走进阿克苏克孜尔千佛洞:冷森森的洞窟、斑驳剥落的洞壁、残缺的佛像、洞顶依然优美如初的壁画……

  “在这里,我好像身临其境,真的感受到了克孜尔壁画的魅力。”身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操着四川口音感叹道。

  文物研究很高冷,电子游戏很大众。为了吸引更多青少年观众,自治区博物馆开发了好几款文物游戏,在高冷和通俗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一楼展厅的游戏体验区里总是围满观众,里面的几款交互游戏都是根据新疆文物“量身定制”的。连我这种“游戏盲”也忍不住挨到近前跃跃欲试。在其中一款青铜时代游戏里,你可以到巴里坤东黑沟古遗址、若羌小河墓地探秘。这两处遗址分别入选2004年和2007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它们都深处沙漠腹地,普通人几乎不可能实地参观,而随着游戏进入却感到易如反掌。在身临其境体验“驾车”或“开飞机”时,还可以了解文物身世,感受西域古文明的魅力,真是一举两得。

  关于尼雅遗址的虚拟游戏也非常迷人,在里面不仅可以漫游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的西域精绝国,还能让时光倒流千年,复原遗址,再现昔日精绝国的繁华。

  只要不是走马观花草草一看,在自治区博物馆流连一天的时光也如飞逝。

[责任编辑: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