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乐器工匠百年传承匠心

2019年05月23日 13:12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记者秦金俐 米海力·亚力昆报道)5月22日,送走一拨游客,艾尔肯·吐么尔坐下拿起一把还没完工的热瓦普,开始在琴杆上的木槽里贴骨片。

  他的民族乐器店开在乌鲁木齐市的大巴扎步行街上,店内挂着“新疆工艺美术大师”的牌匾。店内乐器除艾尔肯的手工制作外,大多来自疏附县吾库萨克乡托万克吾库萨克村,喀什地区著名的民族乐器村,那里是艾尔肯的老家。

  两天前,一个陕西客户第二次向艾尔肯预订了两万多元的乐器。艾尔肯却不着急赶工,他坚持个人每年做琴不超过200把,也从不要求徒弟们赶工,“每把琴都要做到无可挑剔。”54岁的他,一直秉承家族流传的认真、用心做琴的理念。

  艾尔肯家族做乐器要追溯到他的爷爷艾合买提,艾合买提是村里最早制作乐器的匠人。100多年前,一位流浪艺人来到托万克吾库萨克村,当年15岁的泥瓦匠艾合买提被流浪艺人的热瓦普琴声迷住了。

  老艺人说,做琴最好用叶城的桑木。艾合买提花了10天从叶城带回一截桑木。老艺人说,好琴要有笔直的琴杆。艾合买提将木杆在水里浸泡3天,取出来晾干又埋进土里,用石头压了1个月。音箱用最好的驴皮蒙面,弦用最细的羊肠线。花了数月,他做出一把精致且音色优美的琴,自此开始以做琴为生。

  艾尔肯的父亲吾买尔3岁时已能给父亲打下手,10岁做出了人生中第一把热瓦普,不到20岁就成了师傅。20岁时,吾买尔琢磨出用骨片在琴身上贴花纹增加美感的方法。他一遍遍尝试才确定了骨片的选材。他发现,牦牛角做成的黑

  色贴片不易干裂弯曲,做白色贴片的牛肋骨要先用苏打水浸泡50天再晒3天才能去尽油脂。按父亲传授的传统技术做琴身,用自己琢磨的方法装饰,吾买尔做的琴一度成了“高档货”的代名词。

  艾尔肯5岁跟着父亲学做琴,随着时代进步,机器的使用让制琴过程越来越简便,但艾尔肯却有一个执念:“做琴的每一步用手用心感受了,才能判断出琴好不好。”

  比起父辈,艾尔肯更喜欢不断挑战和突破。2004年乌洽会上,两把乐器惊艳世界:长5米的都塔尔和3.7米的热瓦普。这两件宝贝是艾尔肯带领徒弟花了近1年时间完成的。有人出价15万元要买,被他拒绝,最终琴被他捐赠给家乡托万克吾库萨克村,成为“镇村之宝”。村子也自此成了旅游景点。2013年他又完成一把长7.8米、宽1.3米的弹拨尔,也摆在乐器村里供游人参观。

  艾尔肯家三代人在托万克吾库萨克村带出400多个徒弟,他们制作的都塔尔、热瓦普等50余个品种的乐器畅销海内外。

[责任编辑:王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