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呼图壁苗木产业蓬勃发展

2019年06月17日 09:35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讯(记者刘新草 通讯员徐承秀 何龙摄影报道)“今年海棠花节,我们园子迎来10万人次的游客。”6月15日,当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香妃海棠园的主人牛站江说出这个数据后,站在一旁的牛国明向儿子竖起了大拇指,“产业带旅游,旅游促产业,苗旅融合才更有发展前景。”牛国明说。

  “苗二代”打开种植新思路 苗旅融合促发展

  今年43岁的牛站江是一个“苗二代”,如今再回过头看当初他刚从父亲手里接过苗木种植接力棒时的场景,他感慨道:“如今的苗木产业早已不再是当初的单一产业,‘苗木+’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效益。”

牛站江(左)和父亲牛国明正在苗圃基地查看幼苗长势情况。

  牛国明是呼图壁县第一代苗木人。1980年,他在3亩自留地上开始种杨树榆树。1983年国家实行第一轮农村土地承包制,在国家好政策的支持下,牛国明靠种植杨树、榆树成了呼图壁县最早的“万元户”。

  看到种树效益好,周边的村民也都纷纷开始种树。1985年,杨树、榆树成了热销树种,农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种植苗木的人多了,周边苗木市场日渐饱和,苗农们又陷入了困境。

  “杨树、榆树都是不挣钱的树,昼忙夜忙都是白折腾的忙。”这是牛站江对当时父辈种树的评价,但在连续换了好几份工作后,牛站江收到了父亲的指示:“回家继续种树。”

  2002年,牛站江从父亲手里接过100亩地,成为苗二代。那年,呼图壁县林业局组织苗木种植户第一次外出考察学习,牛站江也去了,他开阔了眼界,之后开始扩大苗圃种植面积,决心开创一番新天地。

  在牛站江的努力下,苗圃面积逐年增大,品种也逐年增多,从常规树种到精品树种,银杏、夏橡、香妃海棠,高档苗木在苗圃里生机勃勃。

  得益于国家国土绿化政策,苗木销售迎来了高峰。牛站江说:“2008年到2012年,那几年苗木卖得特别快,种的苗子基本不愁卖。”

  如今,牛站江把产业触角还延伸到了旅游,把千亩海棠园打造成了春季赏花、秋季摘果的休闲园,每年都能迎来全疆各地的游客赏花、摘果。今后他还计划发展“康养+旅游”。

  而牛站江的大胆创新,是呼图壁县在苗木产业上做加法的一个缩影。

游客在馨天地艺文空间参观。

  苗木花卉成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6月15日,走进呼图壁国家级苗木交易市场馨天地艺文空间,这里满眼是生机盎然的各种热带植物,还有五颜六色的鲜花吐露芬芳!正是因为呼图壁县苗木产业的蓬勃发展,由新疆呼图壁国家级苗木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集苗木、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的馨天地艺文空间应运而生。

  “馨天地艺文空间是以花卉展售为核心,响应国家提倡的苗旅融合、三产融合,为合作社、农民架起一座苗木花卉交易的桥梁。同时,让大众体会苗木花卉带来的美好感受,在冬天也能见到五颜六色的花以及各种树木。”新疆呼图壁国家级苗木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晓峰说,馨天地就是呼图壁的城市会客厅,他们要把它打造成文化旅游驿站。

游客在馨天地艺文空间合影留念。

  据了解,呼图壁县苗木花卉产业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40年来,呼图壁县农民以提质增效和增收为核心,推进绿色产业发展,苗农花农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合作发展;苗木花卉产品由低档低价成为“名特优”,整个产业也从“一枝独秀”发展为“百花齐放”的格局,苗木花卉种植成为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2012年,当时的国家林业局授牌成立呼图壁国家级苗木交易市场。

  目前,呼图壁县的苗木花卉生产面积达14.6万亩,种植户2000多户近3万人,年销售各类苗木花卉1.5亿株,销售额15亿元,出口苗木80万株1700万元。

  呼图壁县苗木花卉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于斌裕说:“我们要以苗木带动生态,以生态带动旅游,以旅游带动三产发展。”

[责任编辑: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