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在“出诊”路上——乡村接种医生韩四虎的岁岁年年

2019年06月17日 18:4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17日电 题:每天走在“出诊”路上——乡村接种医生韩四虎的岁岁年年

  新华社记者张丽娜、安路蒙

  眼角布满皱纹、鬓角斑白,左腿行动障碍、步履蹒跚,65岁的韩四虎是内蒙古武川县中后河卫生院一名接种医生。

  基层防疫接种工作责任重、条件差、待遇低,韩四虎却长年累月、日复一日地坚守了40多年。从骑马、骑驴,到骑自行车、摩托车,再到开小轿车,他几乎每天都走在“出诊”的路上,守护着48个村、262平方公里孩童的健康。

  “多会儿叫多会儿到”

  仲夏时节,内蒙古农村天亮得很早。早上5点多,韩四虎已经起床,简单洗漱后,他穿上白大褂,背上医疗箱,开始了一天的出诊工作。

  城市孩子对打疫苗的记忆,基本是到社区医院登记、排队、打针。然而在偏远的乡村,尤其是内蒙古这种地域广阔的地区,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这项工作需要接种医生挨家挨户上门完成。

  驱车10多公里,韩四虎来到西红山子村,给一个3岁娃娃接种流行脑炎疫苗。除了询问孩子的健康状况等信息外,他还特意从孩子家长手机上查看了以往的接种记录。“这个娃娃以前的疫苗是在外地接种的,现在回来了,我就要及时帮她打上针,做好登记。”韩四虎说,疫苗接种率有严格要求,要做到一个娃娃不漏。

  农村和牧区,预防接种的担子大多由一两个工作人员承担,基层防疫工作十分重要,却“力量单薄”。韩四虎不仅要完成防疫接种重任,还挤出时间给村民看病。“村里的留守老人,生病住院没人照看,只能在村里治病,全靠医生出诊。”

  一上午,除了西红山子村,韩四虎又接连跑了四五个村子,给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心脏病、胆结石等各种病症的多位老人进行了治疗。测血压、配液、挂吊瓶、消毒、扎针……韩四虎忙得一刻不停,脱鞋上炕、挂吊瓶这些动作让他有些吃力,不一会儿就冒出了汗珠。

  东后河村村民高挨锁看在眼里,竖着大拇指说:“韩大夫可辛苦了,自己腿有点残疾,还到处去给人看病,不管刮风下雪,半夜三更,多会儿叫多会儿到。”

  记者跟随韩四虎出诊时发现,不时有村民给他打电话请他去出诊,还有村民一看到韩大夫的红色小轿车,就赶紧跑来买药。原来,为方便村民买药,韩四虎的车里装满了各种药品,就像一个“移动小药房”。

  “干了40多年,每年都跑两三万公里,山山水水都走遍了,村里上到90来岁的老人,下到2岁多的娃娃,我都能认下来,大人们都有我的电话。”韩四虎说。

  “一颗小糖丸要送三四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要求疫苗口服率达到95%。武川县山区丘壑交错,村庄散落,有的村与村之间相隔几十公里,基层防疫人员要达到国家要求的接种率,担子可不轻。

  有的疫苗怕热,有的疫苗怕冷。比如大家都熟悉的糖丸就怕热,需要冷链保存。卫生院没有冰箱,韩四虎就在广口暖瓶里放上冰块或冰棍,再装上疫苗一家一家送,这个土办法用了好多年。

  “我骑坏了4辆摩托车,山路太难走,轮胎走着走着就崩烂了;土太大,链轮骑不了一两万公里,就废了。”韩四虎还记得,十几年前,他去距离乡卫生院20公里的公忽洞村,途中遇上了暴风雪,只能推着自行车,拖着残疾的左腿,踏着厚厚的积雪,一步一步地蹒跚移动,走了3个多小时,手脚和脸全部冻伤,终于给两名儿童送去了糖丸。

  尽管费尽辛苦把糖丸完好地送到了村里,有时却赶上孩子不在家,或发烧腹泻,没法接种。为了确保“一个不落”,他要反复跑三四趟,苦口婆心做大量工作,才能把这颗小糖丸送到孩子的嘴里。

  多跑几趟不算什么,真正让他心酸的是“拒打”。

  有一次,韩四虎来到村里给孩子们接种麻疹疫苗,一些村民把他围堵起来,认为打疫苗“害人”。有的老人说:“我们几代人都出过‘糠菜’(实际上是麻疹),只有身体发出来疹子,人才会健康。”韩四虎只好拿自家孩子打过麻疹疫苗之后,没有出过疹子、也不容易被传染的实例跟大伙儿讲道理,又说服熟悉的亲戚朋友家孩子先打,才慢慢做通了一些人的工作。

  从1990年起,中后河乡没有发生过疫苗相关传染病,有力地保护了儿童的健康。随着人们对疫苗的认识不断提高,“拒打”现象早已不再存在。

  “我还是得走下去”

  2014年7月底,韩四虎到了退休年龄,儿女们想接他去市里住,再开一家门诊。村民和卫生院长一起挽留他,希望他能留下来。东后河村村民彭新连一家四代人都找韩四虎看过病,孩子们的疫苗也都是韩大夫接种的。“韩大夫人和善、心细,我们舍不得他走。”彭新连说。

  韩四虎爽快地答应了。“我心里头热爱接种工作,能为农村的儿童健康做点事,很有成就感。”韩四虎说,做了几十年基层疾控工作,自己的“秘诀”是:责任心要强、认真再认真。预防接种、免疫规划、急性传染防治、慢性病管理等等,这些基层疾控工作看似不起眼,一旦出问题就都是大问题。

  随着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的加强,对接种工作的要求更加严格。虽然年过花甲,韩四虎生怕自己落伍,仍然坚持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学会用电脑将儿童接种信息实时登记到管理系统中。“尽管现在条件好了,信息发达了,我还是得走下去,一针都不能落下。”现在农村留下的都是老人,很多孩子都去了城里,韩四虎承担的疫苗接种工作量也逐渐减少。“但只要村里还有孩子,我就得认认真真地给他接种上。”

  半个多月前,韩四虎骑摩托车下乡出诊时,意外摔倒,脸部缝了50多针。在家休息了一周多,他放心不下村里的病人,便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还能干多久我也不好说,但只要有精力,我想继续干好自己的老本行。”韩四虎说。

[责任编辑: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