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 最美芳华——记兵团第一代女拖拉机手李桂芳

2019年06月21日 16:08   来源:兵团日报

   “巾帼垦荒尚功伟,谁言女子非英物”,兵团第一代女拖拉机手李桂芳的故事让人肃然起敬。1952年,18岁的李桂芳和上千名山东姐妹奔赴新疆,怀着一片赤子之心建设边疆。如今,85岁的李桂芳谈起过往的经历,淡淡地说:“就让我奋斗于斯,将来长眠于斯……这是对无悔青春的最好纪念。”

1953年,18岁的李桂芳(资料图)。

  文/图 张西安

  李桂芳老人是兵团第一代女拖拉机手。1957年,她三进北京,一个星期当中,两次受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采访李桂芳的过程,颇为曲折。

  一是因为85岁高龄的李桂芳老人身体不是很好,在家静养,深居简出。二是因为老人觉得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已成历史,不愿接受采访。李桂芳的大儿子李东江退休前曾在七师党委宣传部工作,在儿子的再三说服下,老人才接受了我的采访。

  整个交流的过程中,我自始至终怀着一种崇敬之情。李桂芳当年是一名军垦战士,更是军垦生产战线上的“铁娘子”。李东江说,就是因为她当年干工作不要命,年年拿先进,换回了荣誉,也落下了一身病。如今,她双腿风湿严重,已到了行走不便的地步。李东江几次都想带着母亲回趟山东老家,但是老人无法坐飞机,更无法乘坐火车,一直都未能达成心愿……老人说,这样也好,就让我奋斗于斯,将来长眠于斯……这是对无悔青春的最好纪念。

 

  一腔热血 建设边疆

  “巾帼垦荒尚功伟,谁言女子非英物”,作为兵团第一代女拖拉机手,李桂芳的故事让人肃然起敬。

  见到这位老人时,在她沧桑的脸上,记者没有看到任何岁月的伤感。85岁的她,头上甚至没有几根白头发,交流过程中,她始终淡淡地微笑着,眼中充满着对青春岁月的眷恋。

  李桂芳珍藏着她1957年5月作为兵团一级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五一劳动模范大会的纪念册,老人一页一页地翻阅着,思绪一下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1952年,18岁的李桂芳和上千名山东姐妹,乘坐火车,又改坐军车,再坐马车,千里迢迢奔赴新疆,怀着一片赤子之心建设边疆。

  陶峙岳将军的号召令还在耳边回响,她们热血沸腾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保卫边疆,参加边疆建设,这些女兵是唱着青春之歌走进新疆的。

  来到兵团,李桂芳和一些姐妹被分配到了现在的七师一二三团。开始分配工作时,大多女兵都选择当护士或者在总机当话务员。而李桂芳是那一批女兵中唯一一个选择当拖拉机手的。当时的领导得知以后,问她为什么选择当拖拉机手。李桂芳说,当护士她害怕血,当话务员她听不懂首长浓重的甘肃口音。其实李桂芳胆子很大,连狼都不害怕,她就想当个女拖拉机手,她说这让她有种穆桂英、花木兰披挂上阵的感觉。领导一再婉言劝说,告诉她当女拖拉机手很苦,很危险,荒原上有狼。李桂芳却说,我愿意当女拖拉机手,我不怕吃苦。

  李桂芳如愿了。

  接下来,李桂芳参加了为期一年的拖拉机手培训班。在这个培训班里,有来自全兵团的几百名拖拉机手,大多数都是男同志,只有她们寥寥几个女同志,在班里显得与众不同。

  凭借着高小的文化程度,加上刻苦好学,李桂芳很快在班里脱颖而出。她不但学习成绩好,实际操作能力也很强,很受教官的赏识、同学的羡慕。培训期间,李桂芳不但考试成绩优异,实际操作达标,还研究出一套既省油料,又多出活的机械操作办法,被教官在全班推广。

  一年后,李桂芳学成归来,成为兵团第一代光荣的女拖拉机手。当时使用的大多是苏联履带式拖拉机,能推土,能犁地,还能播种。开荒造田的年代,李桂芳所在的拖拉机组主要任务就是在盐碱地上推土。她手把手耐心地教其他同志如何驾驶拖拉机,如何保养拖拉机。李桂芳说,这些“宝贝疙瘩”一定要伺候好,才能多干活。

  在年底的表彰大会上,领导说,李桂芳的拖拉机班组一年干了十年的活儿。看着一片片的良田,在他们拖拉机的轰鸣中被开垦出来,李桂芳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自豪感。于是,她带领着她的拖拉机班组,没日没夜地拼命劳动,开荒造田。

1954年,李桂芳(后右一)与拖拉机班组同事合影(资料图)。

  日夜开荒 忘我付出

  1960年,在工作中,李桂芳结识了机车组的李玉书。两人并肩作战,在开荒一线相爱了。随后,在开荒一线,两人戴上了大红花,以简朴的仪式结婚了。婚后一年,他们有了第一个儿子李东江。由于两人都是拖拉机手,儿子时常没人照看,儿子稍大一点的时候,李桂芳就带着儿子一起上工地。在工地上用芦苇、红柳、胡杨枝搭一个窝棚,把孩子放在里面。这也是她干活实在累得不行了,打个盹休息一下的地方。夜里,荒原上的狼叫声此起彼伏,儿子吓得直哭,忙于工作的李桂芳也顾不了那么多,孩子总是哭着哭着就睡着了,睡着睡着又哭醒了。

  李桂芳回忆说,她太对不起儿子了。儿子从小就这样跟着她,吃得不好,也没怎么管过,像个野孩子一样,在荒原上一天天长大。其实,孩子在受苦,李桂芳也在经历着磨难。这么重的开荒任务,干着这么重的体力活,吃不上一点有油水的饭菜。

  有一次,开了一天一夜的拖拉机,李桂芳已是筋疲力尽。当她站在履带上保养拖拉机时,竟一头栽了下来。把她的同事吓坏了,那个时候她正怀有身孕。李桂芳只是躺了一会,笑笑说了句没事,又爬上拖拉机的履带,继续保养拖拉机。

  二儿子出生的那一天,李桂芳还像往日一样,开着拖拉机在荒原上犁地。忽然感觉到肚子一阵阵剧痛,李桂芳艰难地卸下犁铧,开着拖拉机奔向团部的卫生队。当她来到卫生队时,护士、医生、包括队长都惊呆了。只见一个满脸油灰、满头大汗、满身泥土的孕妇艰难地从拖拉机上下来,说:“我要生孩子了”。说完就晕倒了。大家七手八脚地把李桂芳抬进了卫生队,上了手术台……

  还好,孩子顺利生产。但是李桂芳却第一次受到了领导严肃的批评,也受到了一直疼爱她的丈夫的埋怨。大家说,这多危险呀,你这是不要命了吗?还在病床上的李桂芳看着身边面色蜡黄、像个小老头似的儿子,淡淡地笑了一下,坚定地说,为了孩子们以后能过上好日子,我觉得值!

  丈夫气得扭头就出了病房。可不一会儿,他又端着一大碗玉米糊糊和小半碗牛奶走了进来。对于这个要强的女人,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孩子刚满月,李桂芳又出现在了开荒一线。一天夜里,狂风大作,拖拉机还在原野上轰鸣,李桂芳和轮休在地头窝棚里的另一个姐妹,听着风声和拖拉机的轰鸣度过了难忘的一夜。第二天醒来,那姐妹看着李桂芳直笑,李桂芳一看她,也笑得前仰后合。原来一夜的风沙,使她们头上脸上都是灰尘,只有两双眼睛扑闪扑闪地闪着亮光。

  拖拉机手这份工作,李桂芳一干就是20年。20年当中,由于她的工作出色,干活拼命,被大家称为“拼命三郎”“铁娘子”。一路走来,李桂芳由一个女拖拉机手,到机务排排长、机务副连长,每一个成长的背后,都承载着她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忘我付出。

  茫茫荒原,在他们手中变成了千万亩的良田……

1957年,李桂芳(中)参加劳模大会。

  三进北京 两见主席

  说起三进北京,两次见到毛主席,李桂芳显得很是激动。那是在1957年,李桂芳被评为兵团一级劳模。5月1日,到北京参加当年的劳动模范大会,毛主席在天安门接见了他们。李桂芳说,当时主席穿着一件风衣,戴着他那顶许多画面中出现过的帽子,神采奕奕,微笑着和他们一一握手,并不时地向远处的劳模挥手致意。当时李桂芳的心都快跳出来了,她高喊着“毛主席好,毛主席万岁!”眼泪瞬间模糊了她的视线……她的声音,被淹没在人们激情的浪潮中。

  接下来的几天,中央领导安排他们去清华大学演讲劳模事迹。李桂芳在台上刚一讲完,便被热情的学生们围住问这问那。和这些清华大学的女学生交流到激动处时,女学生们把李桂芳抬了起来,抛向空中,接住又抛向空中……李桂芳成了这些女学生心目中的英雄。

  过了几天,到了五四青年节,李桂芳又应邀参加了团中央举办的五四青年节庆祝大会。李桂芳作为新疆的代表参加了大会,又一次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一周之内,两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李桂芳说,这情景在后来的岁月中,无数次出现在她的梦中。毛主席就这样微笑着向她走来,与她握手……这成了她一生的温暖。

  李桂芳载誉而归。人们几乎天天围着她,问北京是什么样子,问天安门是不是和画上一样,问毛主席都跟她说了些什么……还有李桂芳的这双手,这是一双毛主席握过的手啊!李桂芳一个多月都不愿意洗手,无论是兵、师领导还是她身边的人民群众,人们都想握握毛主席握过的这双手。李桂芳成了新闻人物,也成了人们向往和学习的对象。

  1965年,李桂芳又一次来到北京,她应邀参加了全国机械化会议,在北京和其他省会的代表交流农业机械化的科学发展。这使她对兵团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发展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和定位。后来,她的很多建议成为当时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的“金点子”。

1953年,李桂芳(左一)参加工作第一年与同事合影留念(资料图)。

  受命转行 担任厂长

  1981年,领导交给李桂芳一项艰巨而重大的新任务:七师和天津合资开办的兵团首批奶粉厂在七师一二九团落户,让她去当奶粉厂厂长。

  天津合资方十分看好兵团优良的草场资源和生产出的鲜奶产品,因此,这个厂家收购兵团的新鲜牛奶,做成奶粉再销往天津市场。那个年代,只有城里人才喝得起这种饮品。于是,天津方面派来了不少专家。从机器安装,到生产加工、质量监督、产品运输都是手把手地教。

  对李桂芳来说,这是个全新的领域。跟拖拉机打了20多年交道的李桂芳,当时着实犯了愁。但好胜要强的性格不允许她有一丁点的退缩。于是,她天天跟着专家仔细地学、认真地学、不断地学。半个月过去了,她对牛奶生产加工和质量监督有了深刻的认识。

  那一段时间,李桂芳没日没夜地泡在厂子里,监督牛奶生产和质量把关。从鲜奶的收购,到奶粉的加工,她都严格要求。每当回家晚了,孩子没人管,少不了家人的唠叨。每每此时,李桂芳总是淡淡一笑。因为她知道,创业总是艰难的!

  尽管,厂里鲜奶多,奶粉也多,但是李桂芳是当时出了名的“抠厂长”,她在担任厂长期间,没有往家里拿过一杯鲜奶、一包奶粉,她不会动用公家的一点东西。然而,当她看着两个孩子蜡黄的、营养不良的脸,做母亲的眼泪不由自主扑簌簌地落了下来。每月她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几元钱,到附近的农户家给孩子打牛奶喝。农户们都开玩笑说她,守着“金山”还“要饭”。

  后来,奶粉生产加工的速度越来越快,每8公斤鲜奶可以生产一公斤奶粉,每天生产的奶粉可以达到3000多公斤,全部被天津合资方订货收购。这使七师的经济一下子活了起来,送鲜奶的农户也越来越多。刚开始是一二三团、一二六团、一二八团、一二九团的职工供应鲜奶,后来连乌苏地方上的村民也开始往一二九团奶粉厂送鲜奶。一时间送鲜奶的队伍,在奶粉厂门口排成了一条长龙。

  因为李桂芳对工作认真负责,态度严厉,当时得罪了不少人。年年先进的她,有一年却有了不少反对票。单位领导知道李桂芳为七师经济作出的贡献,还带动了兵团职工和地方村民致富,生产的奶粉也得到了天津方面的高度认可。领导说,如果李桂芳都当不了先进,那谁还能当得了?就这样,当年李桂芳还是被评为了先进生产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桂芳是七师工业产业化的创始人之一。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们为七师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4年,李桂芳在拖拉机上和同事合影。

  今生无悔 致敬祖国

  1982年,李桂芳光荣退休,随后搬到了七师师部。有人经常会问她,在兵团艰苦创业,落下了一身病,这辈子后不后悔。李桂芳淡淡一笑说,当年从山东青岛来到兵团,从来没有后悔过。你看,现在七师良田万顷,楼房林立,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不就是实现了我们当年的夙愿吗?还有什么好后悔的呢?

  如今,李桂芳和老伴李玉书都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老伴一直不离不弃地照顾着她的衣食起居。李玉书说,想当年你一直是我的领导。现在我是你的“领导”,你得听我的,保养好身体,我们还要亲眼看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盛况呢!还要一起走向新时代的“两个百年”,亲眼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老伴的豪言壮语让李桂芳激动不已,她从回忆中走出,满眼泪光。李桂芳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们这些老兵向祖国敬礼,用我们无悔的青春回报伟大的祖国!说着,两位老人举起沧桑的右手,对着她家墙上的一张天安门的老照片,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责任编辑:王东升 ]